第195章 乱象伊始-《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刘承祐目瞳里流露阴狠厉色,这两个顾命大臣多次忤逆他,已经成了他的眼中钉。
刘承祐和李业有些紧张,生怕他不答应。
郭威道:“官家不妨召他入宫,当面斥责,但不要发明旨降罪,可授他为检校左羽林卫将军,留在禁军中任职。如此一来,焦继勋必定对官家感恩在心,时刻牢记官家恩威。”
若为了安抚党项李氏,就处置彰义军的话,只怕会令其他藩镇寒心,令臣民颇多微词,以为官家和朝廷拿党项人没办法,反而助涨其跋扈气焰!”
郭威恳切道:“王景崇身为凤翔巡检使,名义上是焦继勋的副职,但其经营岐州的时间比焦继勋还久,在凤翔军中威望甚高,若他有心隐瞒,焦继勋极难发现他的阴谋。
刘承祐不悦道:“焦继勋与王景崇同在岐州共事,王景崇瞒着他与李守贞勾结,他却毫无所知,致使岐州内乱,凤翔军实力大损,难道不应该为此负责?”
郭威忙感激地拜倒:“陛下圣明!臣代三军将士谢陛下洪恩!”
至于定难军李彝殷的侄儿死在泾州一事,谜团重重,朝廷不应听信李彝殷一面之词。我朝立国以来,定难军凭借武力,又远离中原,愈发骄纵蛮横,对官家旨意和朝廷政令阳奉阴违。
至于史弘肇、杨邠.”
平心而论,换做臣处于焦继勋的位置上,也不会比他做的更好。”
“诶~郭公过谦了!”刘承祐佯装不悦,“郭公乃我朝柱石之臣,此次为国平叛,稳定社稷民心,郭公功不可没,如何能不赏?”
李业与刘承祐相视一眼,笑道:“这一嘛,就是有关天雄军节度使人选的问题。柴荣调任永兴军节度使,坐镇长安重建永兴军,郭公让扈彦珂暂时接掌天雄军。现下天雄军已经返回邺都,是不是可以考虑重新选派一位节度使?”
刘承祐大笑数声,只觉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被他的好舅舅一通马屁拍得通畅至极。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刘承祐脸色渐渐沉下,颇为恼火地一拳砸在御案上。
刘承祐暗暗松口气,一副拿不定主意的样子,为难道:“可是究竟该派谁去统率天雄军为好?”
刘承祐看着跪倒在殿中的郭威,眼里阴沉下来,暗暗攥紧拳头。
郭威嘴角挂笑,说道:“高太尉老当益壮,由他出任天雄军节度使,坐镇邺都最合适不过。”
李业眼缝里流露几分异芒,像一条蛰伏于冬日的毒蛇,刚刚在初春睁开眼睛,笑道:“之前天雄军一直由郭公统领,不如还是交还郭公手里。”
刘承祐随口询问一些有关西征蒲州的问题,心不在焉地听郭威讲述战事经过。
“那郭公说应该如何处置他?”
李业道:“昨日臣刚刚去临清王府探望过,老王爷伤势已无大碍,每顿食酒肉不输青壮,还在府里挽弓练刀,威风不减当年!老王爷还托臣向陛下进言,说是想回洛阳,继续为陛下镇守西京!”
刘承祐道:“焦继勋镇守岐州,防备蜀军不力,朕想将他黜为忻州团练使,以示惩戒,不知郭公意下如何?”
李业忙出声解围道:“暂且不说党项人和彰义军的恩怨,就拿史匡威和朱秀私自采盐制盐来说,已经触犯朝廷禁令,难道不该治罪?”
在此之前,彰义军和朱秀是我西征大军的有功将士,郭威身为主帅,自当为部下请功!若是赏罚不明,何以彰显君恩?何以竖立朝廷威信?何以威服三军?”
焦继勋也是当朝战功赫赫的名将,若能收他归心,对于皇权巩固有莫大好处。
郭威虎目扫他一眼,沉声道:“实情如何,李司使远在开封,绝不能听信一家之言,还是应该派人多多调查,得出结论再说。
“郭公所言,老成谋国,朕晚些时候就下旨召焦继勋入宫。”刘承祐笑着接受了郭威的提议。
此后,郭威麾下最强大的嫡系兵马大权,将会收归国有。
郭威虎目微凝,果然不出魏仁浦预料,李业率先拿天雄军说事,就是想趁着柴荣调离长安的机会,彻底拿走天雄军兵权,将天雄军与郭威完全割裂开。
刘承祐朝李业看去,李业微微点头。
“官家英明!”李业奉承谄笑,二人相视一眼,皆是松口气,各自都有几分得意。
李业在郭威外出征战一年多的时间里,终于排除万难,当上梦寐以求的三司使一职,掌握全国财政大权,在朝中号称“计相”。
郭威据理力争的态度是他没有预料到的,再这般僵持下去,只怕他也不会轻易妥协。
本以为自此有底气能跟郭威分庭抗礼,没想到被那威势浓重的目光一扫,还是有一种被猛虎窥伺的恶寒感。
“臣叩谢陛下!臣告退!”郭威再度叩首,又朝李业拱拱手,退出大殿。
郭威肃然道:“朱秀立下的功劳乃大军人所共知之事,岐州剿灭王景崇、华州平定赵思绾、打破蒲州城,桩桩件件,朱秀都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若是李司使不信的话,尽管可以召西征将领来问!以朱秀的功劳,如果连他都得不到朝廷封赏的话,那才会令三军将士寒心,质疑朝廷赏罚不明!”
在蜀军叩关之际依然临危不乱,亲自出关偷袭蜀军营寨,逼退蜀军,不失官家颜面,不坠我朝威严,也算立下大功。
刘承祐笑道:“好了,郭公一路风尘辛苦了,暂且回府歇息,与家人团聚,三日后携夫人入宫赴宴!”
郭威只得再拜倒:“臣叩谢皇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