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乱象伊始-《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郭威忙拜倒道:“臣领受君命出征,为官家分忧,本就是尽人臣职责本分。托官家洪福,将士用命,才能击溃叛军,臣岂敢贪功!请官家嘉奖三军将士,封赏有功将领,至于臣之微末功劳,有官家金口嘉许足矣,绝不敢再领封赏!”
刘承祐冷下脸道:“此子阴险狡诈,奸猾无赖,朕当年在沧州就深深领教过。当时若非柴荣阻拦,朕早就砍了他的脑袋。此子躲在泾州,倚仗史匡威搅弄风雨,先是得罪定难军李彝殷,后又鼓动史匡威私自采盐贩盐,攫取国家盐利。
李业还要再争辩几句,刘承祐轻咳一声制止,勉强挤出一丝笑道:“郭公向来号令严明,赏罚分明,朕相信郭公报给朝廷的军报绝无一丝弄虚作假!此事无需再争辩,就依照军报所请,对将士们论功行赏!”
刘承祐重重怒哼一声,牙齿咬得咯咯响:“朕必杀史弘肇、杨邠!”
李业谄媚道:“官家说的是。不过就算郭威是老虎,可官家乃是真龙,老虎再凶也升不了天,官家一定能将他死死压住!待到时机成熟,就将郭党一网打尽!此后,天下权柄尽归官家所有,宇内唯官家独尊!”
李业接话道:“官家勿忧,臣倒有一个人选,想来比较合适。”
刘承祐得到美人滋润,心情自然很不错,笑吟吟地道:“郭公西征,一举荡平逆臣,平靖关中,为我朝再立不世功勋,朕三日后在庆寿殿大摆筵席,与满朝公卿一同为郭公庆功,再传旨各地州县,向天下人宣扬郭公的赫赫战功!”
“这第三件事,就是有关泾州彰义军朱秀的封赏。郭公在军功簿上将其排在前列,提请朝廷授他为彰义军行军司马,兼泾州长史,可是据我所知,这朱秀还未到弱冠之龄,区区一介布衣少年,骤然提拔至高位,怕是不太合适.”
刘承祐忙道:“是谁?”
李彝殷和王峻多次上书,请求朝廷罢黜史匡威,捉拿朱秀,将二人问罪。朕顾虑到关中叛乱未平,不愿节外生枝。如今战事结束,正是问罪于彰义军的好机会。
刘承祐也忙道:“扈彦珂老将军乃是郭公所举荐,朕自然是相信扈老将军有能力统领好天雄军,只是老将军毕竟年事已高,朕也是为他的身体着想。
刘承祐感叹道:“郭公身居高位却恪守礼制,当真是贤臣之典范!可是,天雄军节帅人选事关重大,若不由郭公兼领,朕一时间也不知该选派何人出任!”
“顺利拿走天雄军兵权,郭威这头老虎便犹如失去爪牙,从此不足为虑。不过病虎闹腾起来依旧能伤人,朕也无需逼迫太紧,封赏他的部下以安其心,往后再一点点剥离他手中权力。”刘承祐冷笑连连。
“国舅但说无妨。”郭威肃然道。
郭威严肃道:“天雄军威名再甚,也不过是国家一处藩镇,更非臣之部曲,如何处置,全凭官家旨意。臣身为枢密使,只不过是辅佐官家掌握军机要务,为官家提供咨询建议而已。”
李业急忙道:“郭公此言差矣!天雄军镇守邺都,控扼河北咽喉,乃是河北抵御契丹人的中枢要所。天雄军节度使一职事关重大,一定要选派能臣名帅出任,不可轻易变动。
郭威还要再说什么,刘承祐摆摆手道:“朕会从内帑里拨一笔犒军款项,嘉奖三军,再让枢密院会同吏部兵部礼部,依据功劳簿封赏有功将士。至于郭公之封赏,待庆功宴后,朕召顾命四大臣商议后再行决定。”
李业笑道:“临清王,太尉,高行周!”
郭威皱起眉头,似乎在犹豫。
过了会,刘承祐端起茶盏啜了几口,朝殿中站立的另一人,国舅李业使眼色。
好在回开封的路上,郭威和魏仁浦商讨过,心里早已有应对之法。
郭威神情平静:“敢问官家,有关军报的问题,不知官家还有何疑问?”
“哈哈~!高老王爷伤势痊愈,真乃国家之大幸!”刘承祐满脸欣喜。
刘承祐朝李业使眼色,李业忙道:“这第二件事,朝廷对于如何处置焦继勋暂时没有定论,官家说想等到郭公回朝商议后再做决定。”
郭威略作思索,拱手道:“焦继勋没有及时察觉王景崇与李守贞勾结,导致岐州内乱,以致蜀军想趁虚而入,兵叩散关。这些罪责都是实情,官家明察秋毫,臣并无话说。
只是,自从岐州内乱爆发以来,焦继勋始终将王景崇牢牢牵扯在岐州境内,不曾让战乱波及别处。
刘承祐暗暗点头,郭威的话让他有几分心动。
李业阴恻恻地道:“官家想晋封耿夫人为妃,原本是顺理成章之事,却被二人跑到太后那里添油加醋地告状,还惹得太后将官家好一通训斥。如此行径,眼中哪里有官家?”
李业又奉承了几句,说道:“彰义军只怕是投靠了郭威,官家不可不防。还有史弘肇、杨邠等人,自恃顾命大臣,不把官家放眼里,实在该杀!”
郭威不在朝中,史弘肇和杨邠便是他最大的敌人。
李业想培植党羽掌控朝政,这两位顾命大臣是绕不过去的坎。
既然绕不过去,那就将其砸碎!
郭威一时半会动不得,但史弘肇和杨邠可就没这么多顾忌。
若是能除掉史杨二人,他李国舅的威名必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李业忍不住眉飞色舞,憧憬着自己大权独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一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