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李从嘉变形记-《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3)页
第206章 李从嘉变形记
傍晚,李从嘉回到房间,空无一人,徐铉应该是外出还未回。
身体很疲乏,他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倒在床上蒙头大睡,而是坐着发了会呆,又起身打开窗户透透气。
漫无目的地绕着桌椅走了几圈,看到墙角放着扫帚和簸箕,他拿起开始扫地。
把房间地面打扫一遍,李从嘉四处看看,盆里还有些水,他找来抹布浸湿,拧干,又开始认认真真擦桌椅。
正干着,房门推开,徐铉拎着一包东西进屋,见李从嘉竟然在清扫房间,大吃一惊,快步上前,把手里拎的东西放桌子上,卷起袖子道:“小郡王怎能干这些粗使活?快快放下,让徐某来!”
徐铉想要抢夺抹布,李从嘉缩回手,摇摇头道:“不妨事,先生让我自己来就好。”
徐铉愣住,没有再争抢。
李从嘉又开始认认真真地擦书案、窗棂、屏风,柜子上摆放的几件作装饰用的漆器。
徐铉露出老父亲般欣慰的笑容,想到些什么,打开桌子上的纸包,笑道:“今日我到报社去问问,前几日投的两篇文稿可有过审,不想碰上报社恰逢休沐,每过七日便有两日休沐,唤作‘周末’,这似乎也是泾州官府的规矩。
好在运气不算太差,报社还有几人在当值,虽说文稿还未过审,但又让我找到新的营生。
朱秀暗笑,这是在打探自家门第,叹息一声道:“父亲无心仕途,并未出仕,一家人隐于田垄之间,清贫度日。高祖辈倒是做过官,僖宗文德元年(888年),出任过泾州别驾”
朱秀一顿,扭头满脸疑惑,茫然拱手道:“晚生正是褚珣,不知先生是?”
四手相握,两个异乡客再度用诚挚情感温暖彼此。
不知那开封朝廷之上,可有这般贤才?
李从嘉不知何时,趴在书案睡着,徐铉笑了笑,将他搀扶着躺到床上,脱去鞋袜,盖好被褥,才回到书案旁,拨亮油灯,继续撰文。
徐铉奇怪道:“褚少郎难道不需要先去后灶房,与总厨大师傅告假?”
同时,也越发迷惑。
偏偏他还颇有学问,懂事明理,口中多出妙言。唉~他初来乍到就能如鱼得水,哪像我,处处挨骂遭嫌弃.”
李从嘉想想道:“他说家里世代以耕读传家,虽然清贫,但也从不忘读书习文。他说:‘耕种以立命,读书以立人。’”
李从嘉还在幽幽讲述着自己这一日的反思:“失去天生富贵的身份,我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在后灶房,无人会因为我的身份,就对我高看一等,做错事就会挨骂,无法完成自己的活就会遭人嫌弃、排挤,每个人都在忙碌手头活计,没人会关注你,更不会有人奉承、巴结.”
李从嘉深躬揖礼,徐铉又是感动又是欣慰,急忙扶起:“小郡王能够反躬自省,实为大善!徐某徐某”
徐先生啊,你说世上怎会有那般聪慧有趣之人?”
李从嘉把今日亲眼看见褚珣展示刀工,杀鸡拔毛的场面描述出来,听得徐铉大为惊讶:
“难不成他家中世代从事此道?”
泰和楼的卤肉也是他最喜欢的菜式之一,时隔半月再次闻到香味,当真有些难以抗拒。
徐铉点点头:“那褚少郎算是传承家学?”
小郡王竟然对泰和楼的美食说不?!
今儿个太阳是打西边出来的?
徐铉见伙计正是那日催收房费的那位,颔首致意。
“谁说不是呢!”朱秀也跟着唏嘘,端起茶盏抿了抿。
徐铉还礼道:“鄙人徐茂才。”
肚皮里传出的打鸣声有些突兀,李从嘉胖脸一红,讪讪地缩回手。
徐茂才打听他的家世是意料之中,反正六十多年前的事鬼知道。
徐铉笑道:“小郡王今日是不是遇到些什么?”
徐铉乐滋滋地道:“两日便是一百六十文,一月能赚六百余文,当真不错。回来时,我还专门去泰和楼切了半斤卤肉,带回来给小郡王补补身子。”
“说得好!”徐铉嚯地起身,竟然激动地难以自矜。
今日用晚饭时,他没什么心情,饭量比平时锐减大半,后灶房里的大婶们还以为他生病了,围着他嘘寒问暖。
朱秀苦笑道:“泾州州学,自从天福五年(940年)起就已停办,在此之前,各县县学早已名存实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