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徐铉的春天来了-《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泾州当地没有望族,节度府的权威如日中天,设立镇署公衙,让官府行政直接触及基层百姓,似乎是水到渠成之事。

    “妙!妙!妙啊!”

    农垦区要设立镇署衙门,介于县府与乡里之间的一级行政官衙,统管乡村。

    泰和楼的许多新式菜肴,连徐铉和李从嘉也是第一次见,可上次吃席时,胡广岳竟然看一眼菜式就能说出名目来,看样子不像第一次吃。

    “第一,必须精通文墨,在泾州生活小报头版发表过三篇以上署名文章

    第二,必须会说江南官话.额.在泾州做官,为何要会说江南官话?”

    不过告示上还写明了一系列报考人员的限制条件,密密麻麻一大堆,徐铉赶紧逐条仔细看。

    原本徐铉认为老师傅是因为同行冤家的缘故,又或是羡慕泰和楼厨子的高薪。

    胡广岳见徐铉眉头紧锁,忍不住提醒道:“徐先生,改造场隶属于节度府直接管辖,连县府也无权过问,想从里面救人,难度不小。

    在安定县城,盛和邸舍的规模不算小,也从没听说与别人有过纠纷,更无人闹事。

    邸舍灶房对菜式要求不高,也很少有客人挑刺,老师傅干得轻松愉快。

    开唐以来,乡里制度将地方宗法社会与官府行政有限度的结合到一块,有效加强基层行政管理。

    徐铉看完招聘告示,连声称赞。

    邸舍里的人都知道有掌柜这么个人物,但真正见过的,只有胡广岳和其他几个堂倌,还有后灶房的几位大师傅。

    徐铉笑道:“掌柜久不见人,一直将邸舍交由胡老弟操持,想来掌柜对胡老弟一定信任有加。”

    胡广岳干笑道:“闲着没事,弟兄们找点乐子,看看画册什么的”

    徐铉看看大堂外,低声道:“胡老弟知道我们是从南边来的,当初入境时,还有几位族人,因为不懂事,犯了彰义军的规矩,如今被关押在改造场,想请掌柜帮帮忙,托关系找门路,看看能不能救族人脱困。”

    徐铉出身吴郡望族,江南之地受宗法制的影响更深,他更加明白宗族权力在地方有多大威能。

    徐铉想想:“五尺五左右。”

    他们都是经过朱秀亲自培训,严格考核后才得以出师的。

    自古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

    李从嘉笑道:“先生本就是江南名士,气质高雅,完全符合。”

    老师傅原本在泰和楼做大厨,后来因为脾气硬臭了些,经常与客人发生争吵,便调离岗位。

    所以严格意义上,徐铉和李从嘉在邸舍饭堂吃饭,跟在泰和楼吃饭,没有本质区别。

    徐铉摇头苦笑:“徐某也不知。”

    “我去应选,如果能侥幸成为镇长,说不定能有机会接触节度府内部实权人物,一来方便打听四有先生的下落,二来可以发展人脉,找机会救出徐彪等人。小郡王意下如何?”

    李从嘉嘟囔道:“这般选官,也太过荒唐了些,怎会要求如此苛刻,但先生却恰好全都符合条件。”

    胡广岳瞟了眼礼盒,“广和商铺的?价钱可不便宜!太贵重了,我可不敢要,请徐先生收回!”

    “你们这是在”徐铉见几个伙计抱着一摞书册纸页快步离开,有些疑惑。

    胡广岳张张嘴想说什么,可是再说下去,涉及到保密条例,他也不敢多言。

    在后灶房帮厨两月,李从嘉的身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拉宽,加厚,走起路来,甚至有一摇一晃的感觉,嘴唇中间露出两颗兔牙,更像一只白白胖胖人畜无害的肥兔子。

    胡广岳正在一楼大堂,召集几个伙计开会,汇总半月以来,从各地商旅身上搜集来的情报,整理以后准备上报。

    徐铉暗暗琢磨,如果能结识这位掌柜,一来可以向他打听有关四有先生的下落,二来可以找门路,看看有无可能救徐彪等人脱困。

    看完,徐铉茫然抬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低头仔细看。

    李从嘉认真思考了会,说道:“先生想的周全,全由先生做主就好。”

    徐铉拱拱手笑道:“多谢小郡王支持。”

    徐铉心里生出些激动,如果能成为镇长,真正参与到泾州火热的建设大潮中,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场难得的历练。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