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老戏骨陶文举-《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3)页
第229章 老戏骨陶文举
离开泰和楼,酒足饭饱的潘美打着饱嗝,骑上马哼着小曲,悠然自得地走在大街上。
朱秀和徐铉同坐一辆马车,有一搭没一搭闲聊。
已是入夜,戌正时分,街道上冷冷清清,偶有行人匆匆赶路回家,路过潘美身边,闻到浓烈的酒气,急忙避开些,生怕这骑高头大马的醉鬼撒酒疯。
徐铉透过车窗看了看走朝前的潘美,苦笑着低声道:“褚掌柜倒是与某想象的不太一样.”
在徐铉的想象中,褚珣褚少郎年纪虽小,说话行事却颇为老成,待人接物也十分得体,有子如此,褚家的家风一定非常严谨才对。
偌大个盛和邸舍也打理得井井有条,手下堂倌头子胡广岳也是个颇有见识之人。
经营这般庞大的产业,家中又有褚珣这般如璞玉的晚辈,在徐铉的想象中,褚掌柜应该是一位气度沉稳,豪迈却不失精明的西北豪客。
可亲眼所见之下的褚掌柜,年纪似乎并不大,面相倒是不俗,孔武有力,颇有几分泾原武人的风采。
只是这性情,有些大大咧咧、咋咋呼呼,太过热情奔放了些
徐铉想到刚才酒桌上,褚掌柜揽着他的肩头称兄道弟,一坛子上好葡萄酒被他一个人喝下大半,睁着一双泛红醉眼,嘴里喷吐浓烈酒气,拍胸脯大声嚷嚷着,三天之内保证帮他把族人从改造场救出
若能尽快见到徐彪等人,徐铉心里当然高兴。
可褚掌柜喝醉酒说的话,究竟有几分可信?
潘美下马,抱拳道:“有劳禀报陶参谋,就说褚美造访。”
说着,邱守财“嘭”地关闭宅门,将几人挡在门外。
徐铉看在眼里,不再怀疑这位褚掌柜的身份和能量。
陶文举摸摸下颌蓄起不久的短须,笑道:“不知徐先生愿意出多少钱?”
“.为何今日观之,褚掌柜热情好客,话语颇多,极其健谈,与褚少郎形容的全然不像?”徐铉满脸怀疑。
陶文举哼哼一声,阴阳怪气地道:“徐先生放心,彰义军法令严密森严,特别是盐厂,地位特殊,无人敢轻动分毫。陶某与徐先生做出的任何交易,都要经过少使君批准才能生效。”
那仆人正是陶文举身边的随从邱守财,早就得到陶文举的指示,专程在此等候。
陶文举四平八稳地高坐太师椅,捧着一本春秋似模似样的翻阅着,眼角朝屋外瞟去。
陶文举站起身,抖抖官袍下摆,迈着八字步走到堂中,绕着徐铉走了一圈,慢悠悠地道:
“徐茂才,近来在泾州生活小报头版发表署名文章最多之人。又通过层层遴选,得到温县令亲自授予农垦区镇长一职,即将启程赴任。
徐铉点点头,一颗心放肚子里。
宅子不大,与普通民宅并无区别,堂屋亮着灯,依稀可见一位绯色袍服之人高坐正中。
邱守财屁颠颠跑进堂屋,伸手一邀,戏谑道:“三位,请!”
潘美佯装训斥徐铉,偷偷朝他挤眼睛:“徐先生放心,陶参谋乃是少使君心腹,打理盐厂大小事务,这些事用不着劳动少使君,只需与陶参谋商量便好。
陶文举摆摆手道:“不需要,盐厂事务一向由少使君主掌,陶某身为厂长,直接向少使君汇报,徐先生与陶某议定之后,禀报少使君批准便好。”
潘美忙介绍道:“这位褚珣是某的侄儿,上次泾州学堂之事,全靠陶参谋相助,某这次专程带他来感谢陶参谋。”
朱秀面不改色,继续忽悠道:“不怕徐先生笑话,我褚家虽是武人起家,但我这位二大爷却颇好文事,敬重真正的博学之士。二大爷自问有几分文采,自视甚高,安定县城里,能让他高看一等的文士少之又少。
白日里,想进牙城也得经过层层检查,夜里城门落锁,除非有军令在身,又或是彰义军内部实权人士,否则想叫开城门简直是天方夜谭。
徐铉犹豫了下,小心翼翼地道:“此事重大,陶参谋是否需要禀报史节帅?”
“老爷,他们来了。”邱守财把人带到,陶文举挥挥手让他下去泡茶。
唉~~二大爷好面子,在泾州也算个人物,明面上需要端正严肃些,保持威严,私下里却是平易近人的性子,徐先生无需多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