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乱局伊始-《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李太后语气严厉,“皇儿年幼,还需要多多学习为君之道,多跟老臣们学习治国理政之法,切不可听信谗言,做出自毁长城之举!”

    聂文进谄笑道:“不如请太后出面召集群臣,商讨废黜顾命大臣之权!最起码,史杨二人不能继续留在朝堂上”

    李业和聂文进趴在地上不敢多言,刘承祐见母后动怒,也不敢再说什么,低头拱手道:“儿臣谨遵母后教诲!”

    嘴上答应,可刘承祐闪烁的眼神和满脸的不服气,说明他心里根本没把李太后的话听入耳。

    李业凑近,弯腰成九十度,拱手一脸媚笑道:“阿姐怜惜官家,就更应该为官家大业所着想。

    史杨二人居功自傲,连官家追封一位受宠的皇妃这样的小事,他们也要驳回,丝毫不给官家面子,试想日后官家年岁渐长,逐步亲政掌权,他们又怎么肯放下手中权力,支持官家亲政?

    小太监急忙退下传旨。

    刘承祐喝了口热茶,捧着手炉取暖,恼火道:“母后不出面,凭借朕的威望,难以让群臣信服,如何能处置二獠?”

    强敌环伺,刘承祐却一门心思地打压老臣,皇位还未坐稳便起了剪除功臣的心思。

    “你附耳过来!”刘承祐朝他勾勾手指头。

    李业屏退侍奉的太监,抢过聂文进手里的茶壶,坐在绣榻一旁倒茶。

    后赞不敢靠拢,跪在距离绣榻一丈远的地方,磕头哭诉道:“托官家洪福,让微臣还能够有命活着回开封,还能再见官家一面.”

    既然无法说动太后,刘承祐也不愿继续留在佛堂,告退一声便带着两大跟班匆匆而去。

    聂文进撇撇嘴,只得弯腰捡起皇帝梁冠,拍打灰尘擦拭干净。

    不对啊,一月前,他才接到后赞密报,说是唐主李璟的六皇子出现在泾州,要想办法生擒回京献给他?

    难道后赞把李璟的儿子抓回来了?

    李太后怒斥道:“先帝在世时,你百般钻营谋求高位,那时先帝便说你无才无德,只会媚上欺下,让你做个武德使已经是抬举你。

    “母后还是拿儿臣当作小孩一般哄骗!”刘承祐不满地抱怨。

    夫妻俩对长子寄予厚望,怎料到天妒英才,让长子英年早逝。

    “官家勿忧,即便太后不点头,咱们也能想出办法除掉史杨二逆。”李业笑道。

    如今继位不过三年,朝政毫无建树,北方契丹频频骚扰,南方唐国陈兵淮水,西南孟蜀口头称臣,每年的进贡却越来越少,足见其对开封朝廷的轻视之心。

    聂文进阴冷地道:“史弘肇在军中的资历不高,威望不足,他能掌握禁军,一是靠郭威鼎力支持,二是安插了一批亲信在军中,例如史弘肇的兄弟,小底军都虞候史宏朗,杨邠的小儿子,右卫将军杨廷伟,王章的侄子,右领军卫将军王旻,控鹤卫都虞候高进等心腹。

    “噢?快说!”刘承祐心急火燎,李业也看向他。

    刚回到暖阁,一名小太监跑来低声道:“启禀官家,后赞在殿外求见。”

    刘承祐盖着暖和的锦被躺在绣榻上,迷迷糊糊打瞌睡,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哼唧道:“嗯叫他进来~”

    如此一来,史弘肇和杨邠再无还手之力,只能任由官家宰割。朝臣们为自保,也绝不会有人敢跳出来反对。”

    而今,你竟然因为他们与你意见相左,对你的言行进行劝谏,就起了废黜忠臣的心思?”

    聂文进阴恻恻地附和道:“三人中,以史弘肇威胁最大,他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禁军统帅,掌握军权。但此人也有一个致命弱点!”

    “史杨二公受先帝托孤之重,予相信他们绝不会有二心!”

    “臣等愿追随官家铲除逆臣!”李业和聂文进齐声喝道。

    皇位不得已才传到刘承祐手中。

    没一会,暖阁外响起一声撕心裂肺地哭嚎声,只见灰头土脸的后赞,手脚并用地爬了进来。

    李太后略显粗糙的手掌细细摩挲着他的面颊,满眼疼爱地道:“即便将来皇儿能像你父皇一样纵横天下,在予眼里,也仍旧是最宠爱的孩子.”

    “为何这般狼狈模样?究竟出了何事?”刘承祐不耐烦地呵斥道。

    伤感了一阵,刘承祐起驾回宫,什么事也不想干,只想回庆寿宫暖阁躺着,缅怀爱妃过往的点点滴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