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君臣诀别-《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3)页
第276章 君臣诀别
四月初八,契丹骑兵越过滹沱河突袭深州,深州刺史史万山出兵迎敌,反中敌军诱敌深入之计,血战突围失败,战死当场。
深州不过是个军事州,驻扎的兵马不算多,前边还有秦州、定州、赵州等重兵屯驻的节度州,在整个河北防线布置里,深州只能算作二线防御阵地。
可契丹人偏偏找到河北防线的薄弱漏洞,派遣骑兵偷偷渡过滹沱河,越过汉军防御前线,闪击深州。
史万山父子战死,深州告急,契丹骑军倚仗机动灵活,在漳水河沿岸大肆破坏,抢掠村庄城镇,截杀商队百姓,把汉军防御前线的后背腹地搅得风声鹤唳。
同时,大辽皇帝耶律阮调集重兵,进驻与秦州一山之隔的易县,还在滹沱河东岸布下重兵,连营十里,摆出一副要大举渡河强攻定州的架势。
一时间,大汉国河北防线全面告急,求援奏章雪片般送往开封。
十九日,汉主刘承祐在紫宸殿紧急召集群臣,商议河北局势。
大殿之上,黑压压的站满朝臣,凡在京五品以上官员,无故者不得缺席。
这次河北危机,可以说是大汉开国三年多来,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外寇入侵。
“郭枢密果然是老成谋国之言!”
要是筹划得当,一战而收复幽云十六州也不是不可能!
“官家圣明!”大殿内响起山呼声。
但他心里却充满疑问,河北局势,当真危急到了让李业等人,和史弘肇杨邠罕见的达成一致的地步?
郭威跨前一步,朝冯道微微颔首致意,又双手握住笏板躬身揖礼:
“启禀官家,臣赞同老太师之言。
郭威神情平静,时不时应和几句。
另一头,以国舅李业、兵马押司官聂文进、身兼三职郭允明、新任龙武军副都指挥使后赞为核心,聚拢一帮朝廷大臣,形成一个利益攸关的党派小圈子,也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河北危局。
刘承祐看了眼冯道,微微点头。
冯道咳嗽一声,悠悠道:“万事以稳定河北局面为重,郭公身兼枢密使挂帅,确实能更加方便地处置军务”
其一,试探我朝河北防线的虚实,为后续是战是和做战略规划。
郭威的话不啻于金石之言,引起群臣广泛议论和附和。
柴荣满眼崇敬地望着父亲高大宽厚的背影,每当社稷危亡之时,只有这个伟岸的身躯才能支撑起这残破的天下。
一帮依附四人的朝臣们赶紧跟上主子们的步伐。
国舅李业站出来大声地附和,朝郭威深躬揖礼,情绪似乎显得很激动。
此次契丹异动,臣以为辽帝耶律阮有两大意图。
话未说完,史弘肇重重哼了声:“苏相公此话不妥!眼下朝廷的军机大事全都在河北发生,郭公身兼枢密使职务,才能更好的处置军机,方便调派各州军将!”
可是在国家面临存亡危急的时刻,又只有郭威能肩挑重担,稳定朝局人心。
当然,正如老太师之言,不排除耶律阮有挥兵南下的可能,所以朝廷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稳固河北防线,尽快清剿流窜于深州地界的契丹兵,不给敌人任何可趁之机!
刘承祐和李业隐晦地交换眼神,笑道:“朕也认为,只有郭枢密前往河北,才能让契丹人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
立时间,就有近三分之二的官员表态,支持派郭威前往河北主持大局。
凡遇大事先问冯道,甭管老头儿说的对不对,可以为朝政议事起到破局打样的作用。
皇陛左侧摆放一个绣墩,太师冯道拄着拐杖,老神在在地坐着,微眯着眼,像是在打瞌睡。
郭威忙施礼道:“若官家命臣赶赴河北,臣必定尽心竭力,不让契丹人越过河北防线一步!”
契丹人大兵压境,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发动全面进攻,但小的摩擦不断,前线将士的神经已经绷紧,不知什么时候,一场惨烈的抗击契丹人的大战就要爆发。
“陛下驾到!”内宫太监尖利的嗓音响彻大殿,众臣肃然,各归其位,双手捧着笏板,躬身垂目礼迎皇帝。
苏逢吉眼神闪烁,也跟着表态支持。
契丹人未必会大举南侵,但小规模战事恐怕会接连爆发。总之,只要我朝廷之上君臣一心,就不会被契丹人的鬼招吓到。”
郭威揖礼道:“臣愿辞去枢密使职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