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聪明不能过头-《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3)页
第333章 聪明不能过头
“范质是谁?”
“没听说过!”
“嗐~范质嘛,某知道!此人字文素,大名宗城人,好读诗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此人二十二岁便高中进士。晋高祖年间,就官至户部侍郎,可谓少年得志。
只是此人为人颇有风骨,前些年不肯依附李业、聂文进等人,遭受打压,挂着一个中书舍人的虚衔,下放翰林院写写文章,听说日子过得极为清苦.”
“哦~原来是此人,我倒也有所耳闻!”
有听过范质名声的朝官窃窃私语。
朱秀也笑着对郭威简单讲述了一遍范质的人物生平。
郭威目露狐疑,压低声道:“莫非是你小子不敢担此重任,才在这里满口胡诌吧?”
朱秀苦笑,拱手小声道:“大帅误会在下了,这范质写诰文的确比我强,若是大帅坚持要我写,在下领命就是了!”
郭威瞪着虎目,低声道:“事关重大,你可不要随口敷衍!”
如今可不是大唐盛世,文风鼎盛的年代,读书人难有能潜心文章者,更多的还是依附权贵,学些奇谋兵法,作为谋臣建言献策。
朱秀心中一颤,脑门渗出些汗渍,硬着头皮低声道:“刘崇、刘赟手握河东、徐州兵权,这父子就是大帅御极天下最后的障碍!
冯道气得吹胡子瞪眼,恨不能抡起藤杖砸在王峻头上。
何况朱秀还是个年不过二十的年轻人,差了好几个辈分。
朱秀只得登上马车,钻进车厢坐在冯道对面。
一骑快马从宣德门赶来,朝朱秀大喝。
傻子都知道,这趟出使徐州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其中分寸要拿捏得相当稳妥才是。
郭威瞥了眼朱秀,沉声道:“你负责去找那范质,伱们一同商议,尽快草拟出诰文,交由太后过目。”
道宫偏殿之内,朱秀入殿觐见,只见郭威独自坐在几案后,捧着一大碗白饭,身前摆放了几样小菜,正在大口扒拉着吃饭。
朱秀也知道自己说这话,有些得罪冯道的意思,但事情紧要,不得不说,只能讪笑着朝冯道揖礼告罪。
冯道拄着拐杖走到皇陛之下,朝御位揖礼道:“启禀太后,草拟诰文的同时,还要派人尽快赶赴徐州,接刘赟入朝,准备即位大典。”
魏仁浦笑了笑,赞赏地看了眼朱秀。
冯道,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郭威仿佛没有听见,自顾自地扒拉饭菜,含糊道:“听闻冯道把你堵在半路臭骂了一顿?”
朱秀讪笑道:“老太师稍有些怨念情绪,找下官宣泄宣泄。”
朱秀正要告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心思一动,朝太后和郭威揖礼,朗声道:“下官提议,请冯老太师作为朝廷特使,前往徐州迎接刘赟殿下入朝!”
朱秀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无奈道:“在下保举范质执笔写这封诰文,愿意与他一同承担责任,如果写的诰文不能让大帅满意,在下甘愿领罪。”
迎立刘赟为帝,能同时稳住河东和徐州,刘赟入朝,刘崇必定也会入朝!到了洛阳,他们就是大帅砧板上的鱼肉,任凭大帅宰割!”
李太后轻声道:“众卿都认为由老太师去徐州最稳妥,不知老太师意下如何?”
冯道瞪大眼,难以置信地指着朱秀,枯瘦的手有些发抖:“你、你小子在教训老夫?”
郭威哼了声道:“这只老狐狸,不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是不会出力的。幸亏你及时提醒,否则本帅还真忘了,这老狐狸才是去接刘赟的最佳人选。”
和几个工部、户部的侍郎有说有笑地走到宣德门,一辆马车突然停在身前,将他们去路拦住。
冯道哑口无言,只得苦笑着拱手领命:“老臣去就是了。”
“呵呵,老太师是斯文人,不可说这些市井粗言。”朱秀笑着打趣。
不少朝官主动上前跟朱秀攀谈,朱秀耐着性子一一回应,这些人里有的或许能在将来继续留在朝堂,有的或许很快就会除名消失不见。
郭威瞥了他一眼:“你小子也不差,本帅的心思,被你一眼就识破!迎立刘赟为帝,个中深意,本帅从未与人透露过,就连大郎、魏仁浦、王峻几人一时间也猜不透!
本帅好奇的是,你究竟猜透了几分?不妨说说看!”
在万岁殿站了一上午,连口水都没喝,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
朱秀不喜跪坐,就盘腿坐下,反正郭威对这些礼节也不在意。
史彦超没好气地嚷嚷,拍马赶回宣德门,“走了”!
朱秀不敢耽误,忙翻身上马,朝兴国坊赶去。
郭威似笑非笑地盯着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