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冯老头指点迷津-《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冯道笑了,正色道:“所以说,你要极力避免李重进生出觊觎皇位之心,他可以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臣,但其才能不足以成为一国之君。官家如此安排,老夫猜想,也是怕柴荣起了懈怠之心,为他安排一位对手,时时警醒。
冯道布满血丝的老眼有些可怕,颤声低吼:“刘赟死了,世人都会把账算在老夫头上!老夫一辈子不曾冒险,只想苟安活命,没想到如今却晚节不保,一辈子的名声就这么毁了”
特别是在冯道提醒他,郭威安排柴荣和李重进分别留守澶州宿州的深层次用意之后,他就明白了,他已经被郭大爷扔进了大周内部权力纷争的漩涡中心。
冯道揣度上意的本事的确不差,但他对郭大爷的了解还是欠缺了一些。
这就说明,郭威对于皇位继承按照长幼论序的一套礼法规矩并不赞同,他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一位自己满意的、钟意的继承人。
“多谢老太师,晚辈告辞!”朱秀笑着道谢,走下石阶,往宫门而去。
“哼!~”冯道傲娇地扭过头懒得理会。
为了争抢帝位,郭威对李二发动的兵变持肯定、赞赏态度。
冯道拍了拍朱秀的肩膀,不知是表示鼓励,还是表示同情。
朱秀一脸无辜地道:“此事是王峻在官家面前建议的,可不关我的事!王峻说反正刘崇已经在河东宣布自立,刘赟死活无足轻重,不如尽早除掉,以免节外生枝。”
冯道深深地看了朱秀一眼。
官家不会不明白,唯有柴荣,才是最适合的皇位继承人选。”
“赵大哥今日在右掖门当值?”
朱秀沉默了,他知道冯道说的一点不错。
如果他听到当日在枢密院,郭威和范质争论长幼有序的问题时,或许就会明白,郭大爷并不是一个喜欢遵循常规法理之人。
原本朱秀以为,郭威建号称帝,柴荣就是板上钉钉的嗣君人选,可真当他亲身经历过这场大变局才知道,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不愧是苟道称王的历史风向标、活化石,冯道对于朝局的走向,的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冯道重重哼了声,沉默了好一会,刚才的怒火也消散了。
冯道的提醒为朱秀打开了思路,轻声道:“老太师恐怕还有未尽之言吧!官家突然下令让柴帅留在澶州,又调我和李重进去宿州组建镇淮军,固然有考验重用之意,但又未尝没有防备之意!”
官家在考验柴荣和李重进,也是在考验你和王朴。”
难怪人家老头能活到六十八岁,侍奉过四代王朝九位皇帝,单凭这份远见卓识,朝堂上九成九的人都不如他。
“大周朝了.”冯道忽地发出一声长叹。
冯道气不打一处来,藤木杖咚咚敲击在石阶上:“混小子竟敢嗤笑老夫?”
“不知贤弟何时启程?”
朱秀拱手道:“小弟先走一步,不耽误赵大哥当值。”
冯道站起身就要走,朱秀拽住他的拐杖,笑嘻嘻地道:“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老太师见谅!”
“老太师所言令在下茅塞顿开!”朱秀心服口服地送上一记马屁。
冯道白眉微扬,神情颇为嘚瑟,继续侃侃而谈:“柴荣镇澶州,李重进镇宿州,说明官家雄心壮志,绝不甘于守土,而是要厉兵秣马,北击契丹,南取唐国,混一南北,结束乱世!
官家调你去宿州辅佐李重进,又把王朴留在澶州,就是要让你们四人南北经营,看看究竟谁更出色。
冯道红眼兔子一样恶狠狠地瞪着他,嗓音沙哑:“老夫本就不知道你们会派人毒死刘赟!”
朱秀拱拱手,擦擦脑门冷汗,勉强笑道:“小弟无事,只是即将启程前往宿州,正一路想着此事,没有听到赵大哥叫我,见谅。”
穿过右掖门时,一阵阵的呼喊声从背后传来,朱秀茫然地转过身去。
为了让亲儿子继承皇位,以郭大爷的铁血和强硬,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出。
冯道站在台阶上,目送朱秀走远,捋着白须喃喃自语:“这是官家对柴荣的考验,也是对你小子的考验若你能闯过这一关,大周朝堂之上,必将有你一席之地.等到那时,你才有资格与我家婵儿.嗯嗯~扯远了扯远了,等那小子活着回到开封再说吧”
冯道可怜且同情地看着朱秀:“而你小子,就是这些矛盾和纠葛当中重要一环,甩不脱也跑不掉。
朱秀笑道:“赵大哥乃是禁军将领,宿卫宫禁,成日待在官家身边侍奉,该是小弟羡慕你才对。”
朱秀皱眉满眼狐疑地看着他:“当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