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璟沉默了,心情极度复杂。 外臣思念亲人心切,乔装打扮进入江宁城,只为寻亲,并无他意! 李从嘉有些紧张,擦擦脑门汗渍,朝朱秀使眼色,生怕他一番忽悠不奏效,惹怒李璟。 贵国想趁此机会,找借口对我大周用兵? 外臣按照大周朝之礼制参见陛下,并无不妥之处!” 再度看向朱秀时,李璟眼中的怒意杀意消褪殆尽,转而是一片浓浓欣赏。 如果杀了刺客向大周宣战,挑起淮北战事,唐国能不能打得赢? 朱秀心里有数,神情不改,笑道:“启禀陛下,外臣是濠州人,自幼与家人失散,百般打探之下才知道,家人流落到了江宁。 可是郭威战功太盛,威名太高,又吓得他不敢轻举妄动。 在讲究风度仪态的江南朝廷,朱秀俊朗的形象也完美契合唐国君臣的审美。 朱秀感慨道:“正如李太白所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娘子之美貌,乃自然而生,钟灵毓秀,国色无双!” 外臣是有错,错在不该将实情向我朝官家隐瞒,错在没有事先联络贵国朝廷,造成两国误会。” 是就此砍了外臣的脑袋祭旗,激起江南臣民同仇敌忾与大周决一死战? 还是忍气吞声绝口不提,当作此事没发生过?可是如此一来,贵国臣民必然心生怨愤,认为陛下太过软弱,屈服于大周!” 百善孝为先,外臣为救老母与兄嫂,化名南下,多方打听寻觅,这难道不是尽人子之孝? “多谢陛下!” 朱秀暗笑,难怪李璟这般紧张,他是担心周军借口进犯淮南。 “周主派遣使臣,即将抵达江宁,你可知道?”李璟问。 “哦?你觉得周主是否有意对淮南用兵?”李璟紧盯着他,追问道。 朱秀脸色一肃,拱手道:“陛下,外臣私入江宁城,完全是个人所为,与我朝官家无关!外臣顾念亲人,才不惜以身犯险,敢问陛下,这究竟有何错? 李璟乐呵呵地道:“朕倒是好奇,老太傅家的千金是何等绝色佳人,竟然惹得朱军使这样的俊杰也念念不忘。” 到那时,李璟和唐国朝廷才会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知道周娘子被太子殿下请到聚景苑做客,就情不自禁地跟了去. 外臣今年还不到二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暗中窥见周娘子似乎与太子发生争执,情急之下闯进宫室. 之后担心东宫卫士不分青红皂白,对外臣痛下杀手,这才委屈太子殿下和我们走了一趟方山.” 否则陷入被动的将会是他这个皇帝,和整个唐国朝廷。 李从嘉在一旁呆呆地听着,整个人僵滞住。 所以此事本质上,只是两个少年人为了一个小娘子产生的误会而已!” 但为了安抚太子,李璟可以痛下杀手,下旨处死朱秀。 “呵呵,外臣刚才说了,禁苑之事纯属误会,外臣根本没有劫持太子的打算!”朱秀道。 “呵呵,看来朱军使心中早已情根深种了”李璟捋捋须,神情暧昧,没有半点嘲笑之意,倒像个宽厚的长辈。 上不了台面,更不能影响两国邦交大局! “朱军使一席话,令朕茅塞顿开啊!~” 朱秀揖礼,面带谦逊:“陛下过誉了。” 没有事先知会贵国,使得陛下误会,的确是外臣之错! 至于劫持太子完全是子虚乌有,陛下切不可听信谗言!” 朱秀装作没看见,目光灼灼地看向李璟。 李从嘉咽咽唾沫,担忧地看着朱秀。 李从嘉见父亲两眼一片迷惘,吓得上前几步,轻声呼唤。 如此一来,陛下该如何向江南臣民交代? 只有坚决否认存在聚景苑行刺一事,才能避免两国交恶,甚至爆发战争! 相对的,朱秀也就不是什么北朝刺客,而是一个隐瞒身份,偷偷进入江宁城,只为寻找失散多年的至亲的大孝子! 和太子李弘冀的冲突,完全是少年人之间的风流韵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