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诡辩无双,名士风流-《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看来李重进那厮写信给陈觉,一番臭骂又威胁之下,搞得唐国朝廷人心惶惶,认为周军有可能趁着唐军进取荆襄的机会出兵淮南。

    李璟生气地拍打御座扶手:“还敢狡辩?你率领武士扮作江洋大盗混入江宁城,悍然袭击禁苑,劫持太子,难道不是事实?这些事,究竟是不是受大周皇帝指使?”

    李璟深吸口气,看着昂扬屹立在殿中,面带微笑的年轻人,心中竟然生出些许敬佩之意。

    李璟又问:“依你之见,周主使臣前来,所为何事?”

    朱秀想了想:“只因江宁之事传入开封,我主担心陛下生疑,特地遣人来拜见陛下,解释此事。”

    朱秀笑道:“陛下真乃仁善之君!既然如此,陛下为何要怀疑外臣此行南下的动机?

    李璟反而吓一跳,怒喝道:“休、休要胡说!朕、朕何时有意挑起淮北战事?朕向来奉行休兵养民之策,愿与大周和平共处,两国相安无事,自然最好.”

    尊称一声陛下不吃亏,反正他这皇帝帽子也戴不长久。

    而外臣刚才的建议,就是对贵国臣民最好的交代!”

    正是在这种敬畏又不服气的矛盾心理下,李璟选择接受朱秀的建议。

    第二,外臣邀请太子同游方山,自始至终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要取太子性命,反而是为了保护他!

    因为当时禁苑一片混乱,外臣担心忙中出错,导致太子有失,所以请太子殿下与我们一同离开,暂避混乱。

    李璟对于大周的态度很微妙,畏惧且忌惮,还夹杂些许不服气。

    外臣是大周臣子,如果潜入江宁行刺唐国太子,说背后没有周主指派,恐怕谁也不信。

    隐隐的,他甚至期待与大周小打几仗,试试大周兵锋究竟如何。

    “陛下圣明!有陛下如此仁善睿智之君,真乃江南百姓之福!”朱秀适时地送上一记马屁。

    反正虚虚实实,究竟目的为何,李璟不打算深究,个中原因只有朱秀自己知道。

    虽说在大周朝堂之上,从来不承认李璟的皇帝身份,只把唐国看作是等同于孟蜀的一个江南割据势力,但如今好歹在人家地盘,没必要为了口头称呼触怒李璟。

    外臣郑重声明,此次江南之行,完全是外臣擅自做主,事先根本没有得到我主允许,我主对此也完全不知情!”

    他这副痴情郎的样子,让李璟觉得弄不好这小子闯聚景苑,真的不是为了刺杀太子,只是去抢美人。

    如果朝廷没有任何举动,臣民会如何看待他这个大唐皇帝?

    北朝刺客都打上门来了,难道还忍气吞声?

    李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自觉地点点头,又猛然间惊醒,拍打御座扶手气愤道:“这跟劫持太子有何两样?”

    朱秀微微一笑,站直身子,双手垂于身前,神情淡然。

    李从嘉眨巴眼,看看父亲,又看看朱秀,有些想不通,为何他们之间忽然变得一团和气?

    李璟道:“聚景苑之事,朕知道该怎么做了。诚如朱军使所言,此事与行刺无关,更没有所谓的劫持太子

    呵呵,朱军使少年得志,名士风流,些许冲动之处,无伤大雅,朕就不予追究了。”

    平心而论,他很欣赏面前年轻人的急智和辩才。

    李璟恼火道:“所以你在聚景苑劫持太子,并非受周主指使,而是私人恩怨?”

    还有一丝丝的嫉妒和羡慕,为何他的几个儿子里,无人具有这份远见卓识和机敏才智?

    朱秀教给他的,是不得不走的阳谋啊!

    还是陛下觉得我大周立国不久,边境不稳,想借机挥师北进,挑起一场大战,拿下淮北之地?”

    可那样做,势必面临唐国和大周关系彻底破裂的后果。

    他明白了,朱秀这是在教他,如何完美地控制一场舆论风暴,不让聚景苑之事,成为点燃大周和唐国战事的导火索!

    朱秀闯禁苑劫持太子当然是实事,但却不能如实向朝野公布。

    朱秀突然反问道:“敢问陛下,难道陛下想让我承认受大周皇帝指派,潜入江宁城,率领死士刺杀贵国太子?

    李家自称大唐李氏帝裔时间太久了,久到连他们自己也深信不疑。

    片刻后,他才气急败坏地指着他,声音发颤:“诡辩!实乃诡辩!”

    这条计策还是朱秀临走时给李重进留下的,让他一旦接到江宁有变的消息,就照此执行。

    目前看来,李璟确实被吓住了。

    整个唐国上下,还没做好和大周爆发战争的准备。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