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人生际遇不相同-《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3)页

    第455章  人生际遇不相同

    说话间,众人走到大庆门。

    甲胄着身的赵匡胤率领一队内宫禁卫站在道旁施礼。

    李重进停下脚步,负手走上前,干咳一声道:“赵虞候今日值守,可有异样情况发现?”

    赵匡胤看他一眼,又低下头沉声道:“回禀都点检,今日大庆门内外一切安好。”

    “唔~”李重进点点头,话锋一转:“大庆门乃前朝正门,每日朝会查验百官,事务繁杂辛苦。这样吧,往后赵虞候调到左银台门守卫,大庆门这里就安排其他人。”

    赵匡胤微皱眉头,站直腰杆:“敢问都点检,卑职犯了何错?”

    李重进故作诧异道:“赵虞候何出此言?赵虞候尽职尽责,在殿前禁军有口皆碑,何来犯错一说?”

    赵匡胤道:“既然无错,都点检为何将卑职贬到左银台门?”

    李重进正色道:“还不是因为大庆门守备任务繁重,担心赵虞候身子吃不消。且听闻近来赵虞候家中有丧.”

    曾经赵匡胤认为自己是年轻一辈里的佼佼者,无论文武都是最拔尖的一小撮。

    张永德对赵匡胤倒是没什么成见,相反还很欣赏他。

    到了赵宋建国,此人还有个更加响亮的名字—王继恩。

    石守信又羡慕地道:“那朱侯爷还真是了不得,年纪比俺还小,却身穿朱袍步入高阶官员行列,和太原郡公、李都点检、张驸马这些显赫人物称兄道弟,就连当朝宰相也对他客气三分。”

    眼看二人说话间火气渐生,朱秀和柴荣赶紧上前劝阻。

    石守信用力点头,赵大哥说的话,他无条件相信!

    赵匡胤远眺着朱秀和张规身影消失的宫门深处,用力攥紧腰间刀柄。

    眼看朱秀平步青云,赵匡胤心中有深深的挫败感。

    石守信满眼憧憬道:“俺什么时候才能这般风光啊”

    而他,却还只能站在大庆门值守宫门,连上殿的资格都没有。

    朱秀奇怪道:“太后怎会突然想见我?”

    赵匡胤迟疑了下:“都点检也去的话,卑职还是.”

    当年朱秀引荐他投奔柴荣,赵匡胤一直在心里深深感激,也知道朱秀这种奇人不能与之相比。

    赵匡胤如果从前朝正门大庆门调到左银台门,无异于遭到贬黜,也难怪他会不顾李重进新任大内都点检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当面回怼。

    张德均激动的两眼通红,眼泪水止不住流,重重跪倒在地,哽咽道:“朱侯爷大恩,奴婢万死无以为报!”

    柴荣又勉励几句,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簇拥下走出大庆门而去。

    赵匡胤轻笑道:“朱秀非常人可比,他的经历、能力堪称传奇,若是和他比,天下皆庸人尔!”

    “卑职家中事务不劳都点检操心!”赵匡胤不客气地打断,语气稍冷,“卑职值守大庆门,若有半点差池,请都点检依照军规处置!”

    若果真如此,那事情可就有趣了。

    张规示意他起身,笑道:“这是杂家新收的义子,本姓王,如今随了杂家姓张,取名德均。”

    你看他长得白白净净,掖廷里一帮腌臜的畜生便想方设法折磨他。

    朱秀安慰道:“赵大哥是有福之人,将来一定能子孙绵延,无需急于一时。”

    张德均低着头,白皙脸蛋流露几分女子般的娇柔气,朱秀却从他一闪而过的目光里,看见深深的仇恨。

    柴荣摆摆手:“无妨,都是我大周的将军,怎能为些许旧怨耿耿于怀?何况你和重进本就没什么放不下的仇怨,到时候有我和朱秀撮合,你们好好喝两杯,过往之事往后谁也不许再提。”

    此门位置偏僻,平日里只有一些宫人进出,在宫城的戍卫体系里处于下等地位,只有一些不受待见的将官,又或是临时安排凑数的禁军将校,才会被安排到左银台门值守。

    “孩儿拜见义父,拜见朱侯爷!”小太监机灵地跪地行礼。

    老奴人微言轻,出了这太平宫,谁也不会高看一眼,只能请朱侯爷出马了。”

    论智谋才略,他及不上朱秀、柴荣。

    宫里太监收义子再正常不过,朱秀并未多想,随手从荷包里取出两颗银豆子,塞到张德均手里。

    朱秀回头一看,觉得此人有些面熟,想了想才记起,这不正是李太后身边的亲信宦官张规吗?

    “原来是张寺人,一向不见,可还安好?”朱秀忙迎上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