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拉关系,拜码头-《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朱侯爷和史匡威将军之前在泾州,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做完了,家父去了捡现成,一点不用操心。

    见到马庆,吴大签加快脚步,恭恭敬敬揖礼。

    不过火器监的原料供给,还是要你来亲自负责,此事事关国家大计,千万马虎不得!”

    所以我猜,官家有收复故地之意!”

    安守忠大喜,忙起身揖礼:“多谢朱侯爷赏识!”

    火器监条件再差,总不至于比野外行军还寒碜。”

    吴津嘀咕道:“那姓马的本就长得一副鬼模样,有何说不得的?他也只是侯爷身边一介奴仆,怕什么.”

    毕竟安审琦现在是彰义军节度使,对治下人员的人事任用有直接处置权。

    马庆带着父子二人进了前厅。

    朱秀想了想,道:“既如此,在下就找吏部要人,请安兄到我火器监担任少监,与我一起负责火器事务!”

    州县官衙下设的镇署衙门竟然直接管理乡村,阳晋川盐监、原州马场、崆峒山的采石作坊、铸铁作坊等等官营作坊让某大开眼界。

    反正他也不会在泾州呆一辈子,过个两三年,官家总会召他回京养老的。

    马庆刚准备去见朱秀,府上仆从来报,说是广和商行的大掌柜吴大签领着儿子吴津求见侯爷。

    安守忠定是以为朱秀怕他不懂火器,却想进火器监熬资历,有机会得到官家重视。

    “哼!~我是怕你不成器,我吴家到最后又得回泾州讨饭吃,想多生几个.”

    朱秀内心得意,嘴上谦虚道:“安兄过誉了,小弟也只是为百姓办些实事,关键还是圣天子在朝,恩泽万方!”

    “吴某拜见三爷!”

    说到泾州,朱秀笑道:“恕在下孟浪,老王爷若想延续彰义军的军政事务,我这里有几个人才,倒是可以举荐给老王爷,泾州地区的发展,不妨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吴大签扭头朝儿子低喝:“还不快拜见三爷!”

    吴家也因此成了开封城有名的大商贾,凭借广和铺子挣得盆满钵满。

    吴大签拽着儿子跪倒在地,惶恐道:“这逆子平日里被小人惯坏了,口无遮拦,请三爷恕罪!”

    马庆咧嘴笑了,黑乎乎的嘴里尽是缺牙。

    吴大签狠狠瞪他一眼:“笑个屁!方才你差点惹下大祸!”

    马庆起身背着手走在前,腰有些佝偻,腿脚一瘸一拐,两个暗桩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分毫不敢超越,从一处暗门直接进入侯府。

    安守忠莞尔道:“朱侯爷是担心某吃不了苦头?某从十二岁起就跟随父亲上战场,混迹军营多年,武艺倒是平平,不过吃苦耐劳的本事倒是锻炼出来了。

    远远的,马庆朝那吴津望去,不觉皱了皱眉头。

    朱秀略感讶异,“安兄在宣徽北院清闲又显贵,为何想来火器监?须知火器监刚刚成立,事务繁杂,又被官家和朝廷寄予厚望,担负火器研制生产重任,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衙门。”

    相貌还算端正,只是一路走来四处张望打量,神情轻浮,马庆不是很喜欢他。

    如果朱秀继续担任宣徽北院同知兼检校副使,正好是他的顶头上司。

    朱秀打量一眼吴津,随口道:“令郎一表人才,让他早些接手生意也好,你也能轻松轻松。

    朱秀摊摊手,“那可说不定。”

    “吴东主用不着多礼。”马庆笑呵呵地拱拱手。

    “唉唉~”吴大签仰天长叹,为自己没能老来得子深感遗憾。

    谁不知道马大统领没事就捧着《罗织经》研究,还从武德司学来一套专门审问犯人的酷刑手段。

    朱秀感激道:“多谢安兄照拂,也请替我向老王爷问好。”

    马庆笑呵呵地道:“吴东主啊,你在这开封城也有些年头了,应当知道这地方最忌讳的就是乱说话。

    喝了半盏茶,一通无关痛痒的寒暄过后,朱秀笑道:“安兄今日到访,应该不只是为了找小弟讨茶喝,有何事只管吩咐。”

    “爹,你身子骨越来越差了,还是莫要轻易动怒为好。”吴津拍了拍他的后背,笑道。

    郭威早就耳提面命过,火器监决不允许养一个闲人,更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插手,但凡有事朱秀可以随时向他奏报。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穿名贵锦缎衣袍,打扮得一副富贵模样,一身行头恐怕比侯爷穿的还好。

    吴津是吴大签的长子,也是泾州吴家的下任家主。

    “我告诉你一条秘诀,只要你能做到,吴家永保富贵不成问题!”

    “哦?还有这种秘诀,爹您快说!”

    “永世效忠侯爷,决不能生出贰心!”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