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御前部署-《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冯道松开手,气呼呼地瞪着他。
所以还是想想如何取胜,扩大战果才是正途!”
朱秀赶紧拜倒:“臣愿追随陛下扫平敌寇!”
朱秀老脸一红,吭哧道:“如陛下所言,此乃国战,臣无论如何也要追随陛下出征!”
冯道骂骂咧咧,气呼呼地拄着拐杖走远。
“你!~”冯道哑口无言,抡起拐杖要打,“浑小子啊!火烧眉毛了还敢戏耍老夫?”
冯道突然从宫苑拐角处冒出来,拽住他的胳膊不松手。
当年石敬瑭当政时,冯道出使契丹,耶律德光对他可是相当欣赏,他在契丹贵族里备受推崇,如果投靠契丹人,他的日子一定比在中原好过。
郑仁诲知道自己已经老了,新君即位,锐意进取,志在一统天下,需要的是有虎虎生气的年轻人,冲锋在前披荆斩棘。
柴荣看看范质和郑仁诲,又看看魏仁浦,见他们都不说话,有些失望,一指朱秀:“无需理会旁人意思,说你自己的想法!”
陛下想借此机会整合军权,您老不论怎么劝,陛下都不会听。
冯道对大周的情感,深沉且笃定。
一旦战败甚至陛下有失,天下危亡矣!”
此前郑仁诲担任三司使,号称计相,掌管天下钱粮税赋,地位尊崇无比。
一来陛下可以借机竖立威信,整合禁军,二来可以震慑宵小,使之不敢轻视新君,窥伺大周!”朱秀道。
朱秀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忍不住为冯道的历史评价叫屈。
至于契丹大将倒是没有引起百官重视,大周别的不多,能征惯战的将才倒有不少,不怕他一个耶律敌禄。
朱秀歉然地朝他拱手笑了笑。
朱秀笑道:“臣赞同陛下推断,刘崇此战突袭潞州只是开始,一旦让敌军推进过于顺利,北汉兵说不定会倾巢而动,隔岸观火的契丹人也不会放过南下的大好良机!”
又商讨了一阵子,朝会直到正午时分才散。
讲究这些的人早死八百回了。
冯道愣了愣,似乎没想到自己会被皇帝赶到嵩陵去修陵,赌气似的道:“老臣遵旨!老臣在嵩陵静候陛下凯旋!”
柴荣气得直咬牙,这可恶的冯老头,还没出兵就尽说晦气话。
范质站出来道:“先不说战事如何打,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北汉和契丹联军究竟有多少兵马?契丹大将杨衮又是何人?这些关键信息我们不得而知,也就无法做出针对性部署。”
范质估算了会,拱手道:“启奏陛下,若是按照我大周同样出兵五万计算,不用过多征调河南府库屯粮,单就开封和国帑里的积蓄就完全足够。”
“朱小子,你给老夫站住!”
朱秀轻叹口气,朝着他的背影躬身揖礼。
郑仁诲则目光平和,很是低调地一言不发。
可朱秀却觉得,不管冯道身处任何一个王朝,侍奉任何一位君主,他都尽心竭力以尽人臣本分。
朱秀嬉笑着抓住拐杖,忙道:“老相公莫急,陛下乃是知兵之人,刚才一番部署可谓相当稳妥,绝对出不了大事!
就算擒不住刘崇,退敌不在话下!我敢保证!”
新君需要他这样的老臣稳定朝局,他就肝脑涂地以尽忠心。
至于契丹大将杨衮,此人原名耶律敌禄,乃是辽帝耶律璟亲自任命的政事令,属于南面官序列,也是南院大王耶律挞烈的心腹爱将。
这一次柴荣没有再跟他客气,冷冷地道:“朕意已决,冯老相公切莫多言!朕命伱为山陵使,即刻前往嵩陵为先帝修建陵寝,主持祭礼!”
不过转念想想,如今自己是冯老头的孙女婿,算是一家人,难免带上些私人情感,有失公允。
朱秀摇摇头自嘲一笑,转身往后宫赶去。
历史总由胜利者书写,与其担心史书评价,还不如想想怎么当一个胜利者。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