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和谈-《大魏风华》


    第(2/3)页

    高丽人终究是好忽悠的,毕竟现在王公贵族都快被逼得要跳海,收钱办事来驰援的大魏是他们的唯一指望,芮鸿煊说要和谈,高丽君臣自然满口同意,但倭国不一样,首先倭国是由几十个诸侯共同出兵,不是一个人就能做主,其次倭国现在占领了高丽的三道国土,眼看开京都被围死了,这时候让他们退兵,怎么可能?

    而且这个时候魏军进攻的态势也猛烈了起来,黎盛果然不负“倭寇克星”这么个外号,在收起准备直逼开京的轻敌心态后,他稳扎稳打,从登岸地开始开辟阵地,居然一下子收复了以铁原城为中心的大片失地,并且控制了交通要道,切断了倭军与保宁的联系,俨然下一步就是要猛攻拿下这个干系着倭军后勤的粮仓了。

    前线打成这种情况,芮鸿煊哪儿办法能联系上倭国那几十个诸侯?但读书人终究是读书人,脑子转得还挺快的,他知道想要让前线停战,联系那几十个诸侯根本来不及,先不提他渡海去倭国需要多久,就说要那几十个倭国诸侯拿出统一意见,怕是开京都已经守不住了,要想让倭军停止进攻,得找前线真正能做主的人。

    他盯上了倭国联军的总指挥织田信虎。

    芮鸿煊写好了一封信,准备先和倭军建立联系,他从黎盛那儿得到消息,织田信虎如今就在离魏军不远的论山城坐镇指挥,拼命想把魏军拦在锦江防线以西,防止魏军威胁已经被倭军攻下的高丽腹地,于是他准备把信直接交给这位前线指挥的倭军主帅,让他停止进攻,开始和谈。

    这是个看上去异常荒谬的主意,先不说织田信虎能不能做主,愿不愿意和谈,单说怎么越过重重防线和混乱的交战区把信送过去?飞过去?

    芮鸿煊说当然不是飞,也当然不是他自己去,他找了几个魏军俘虏的倭人将领,带上他写的几封信,还给了他们几匹马,让他们回论山城把信交给织田信虎。

    此时的锦江一带打得热火朝天,魏军倭军高丽本地组织起来的义军一通混战,黎盛虽然占上风,但倭军依托锦江防线还是把魏军拦了下来,黎盛都快掀桌让海军战船进锦江了,芮鸿煊却还想忽悠倭军停止进攻,这事无论怎么看怎么不靠谱,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送出去的那些信放掉的那些俘虏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然而仅仅过了三天,结果就揭晓了。

    一封来自织田信虎的信摆在了黎盛的案头上。

    事实证明,织田信虎能成为倭国的军神,的确是有道理的,虽然倭军如今占据了高丽南边四道中的三道,局势一片大好,但织田信虎却在魏军入场后清楚地意识到,眼下局面还能维持,只是因为魏军没有发狠而已。

    他不是一个只专精于步卒的将领,事实上他还很擅长指挥海军,所以在看到魏国海军飘在海面上的战船时,织田信虎第一次感觉自己以往指挥的都是些什么破烂,他清楚如果魏军不再试图救援开京,而是选择直接让海军把对马海峡堵死,那么倭军的退路被断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到时候就算打下半个高丽,退不回去又怎么办?高丽的军队虽然窝囊,但民间还是爆发了许多反抗的,长期把军队陷在这里,不能迁徙百姓或者增加兵力镇压,就永远无法彻底占领高丽。

    北方的金国似乎能指望一下,但前些日子也传来消息,一支过两万的辽军咬上了女真军队的尾巴,双方也在北方展开混战,如今的高丽本土,五国军队在上面厮杀,倭军一着不慎,就要满盘皆输,容易把老本都赔干净。

    这个时候魏国要跑来和谈,高丽愿意低头,换做其他倭军将领可能嗤笑一声就把信扔了,然而织田信虎却在里面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让魏国去和金国死磕,给倭军争取攻下开京时间的可能性。

    世事就是这么奇妙,魏军希望通过谈判让倭军停止进攻以争取战略准备时间,而倭军也希望能让魏军别急眼,先去收拾了北方的金国免得事后不好分账,同时还可以借机探探魏军的底,如果情况良好,还能麻痹魏军以压上全部兵力进攻开京,一举吞下高丽的半壁江山。

    双方情投意合,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织田信虎当即写了一封回信,表示愿意和谈。

    当然,事情到这还不算完,因为织田信虎表示,他虽然愿意暂时收缩兵力,停止进攻,和高丽与高丽现在眼中的亲爹魏国谈判,却不愿意出门,也就是说如果要停战,请高丽和大魏派人进论山城面谈。

    仔细想想,他能提出这个要求也合理,一是因为战场主动权现在毕竟握在倭国手里,二是因为在倭国诸侯们请客吃饭当场翻脸把人砍了发生过很多次,是个人都得担心一下魏国是不是也想玩这一套,他要是死了前线就真乱了,到时候几十个诸侯的军队估计一瞬间就要变成流动的匪寇。

    信送到魏军大营,黎盛和芮鸿煊坐在两侧,看着那封信都沉默不语,一个是没想到随口提出的计划,芮鸿煊还真能把高丽和倭国忽悠得坐下来谈,另一个是同样有些茫然,因为他怎么也没想到织田信虎居然连门都不敢出,要谈只能高丽和大魏派人过去。

    “现在怎么办?”芮鸿煊问,“谁去?”

    黎盛没说话,只是抬头幽幽地看着他。

    这一眼立即把芮鸿煊看急了,他不顾读书人的风度,站起来就用一口嘉兴话开骂,大概意思就是我是来给你当师爷的不是来送命的,而黎盛挨了骂也没说话,只是看着芮鸿煊,一直看着。

    最后反倒是芮鸿煊颓然地坐回了原地。

    “会死的,”他说,“到时候高丽来的人和倭军一碰头,不就露馅了?倭军要是知道你准备把他们当猴子耍,第一反应就是把我和高丽的使臣砍死。”

    “不用高丽的人,”黎盛回答,“你自己去。”

    “你让我一个人去数万倭寇在的论山城?”

    “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