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和谈-《大魏风华》


    第(3/3)页

    “不去,我要回钱塘,老子不做你师爷了还不行么?”

    “你不去我就先砍死你。”

    要换了其他人,估计芮鸿煊还敢嘴硬上两句,毕竟他只是个师爷,哪儿有逼着师爷去送命的道理?到时候名声在江南可就彻底臭了,可在他面前的是黎盛,这个除了打倭寇比较顺手外看人从来都用下巴的人是真的会拔刀子的,到时候以不遵军令的由头把他给砍了,名声再臭又还能臭到哪儿去?

    成功忽悠了一遍高丽君臣和倭国主帅的芮鸿煊再一次出发了,他出发时锦江防线两侧的魏军和倭军默契地停手,保宁那边黎盛也只围不攻,谈判的诚意表现得很足,倭军见到这幅模样,自然也给足了面子,织田信虎亲自派兵把芮鸿煊迎过了锦江,一路护送到了论山城下。

    不知道是不是想给大魏使臣一个下马威,顺便显显威风的原因,织田信虎特意组织了大批军队,在论山城外十里列阵,安排了许多提着大刀的精悍士卒守卫在两旁,一眼看去刀枪如林,任何人看到这一幕,怕是都要变一变脸色。

    然而芮鸿煊没有,换句话说,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也害怕黎盛那样的兵痞,但归根究底,他是个魏人,而且是亲眼见过黎盛把无数倭寇吊起来打的魏人。

    所以当芮鸿煊骑着马,刚刚踏入论山城门时,尽管倭军队列突然变动,一拥而上,把他围得严严实实,然而这个在黎盛面前不敢说个不字的大魏读书人,在这无数握着武器的倭寇前,他依然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下马,走向了那个极为矮小的倭人。

    “阁下在白刃之中颜色不变,如此胆色,倭国内也未曾见识。”

    翻译将织田信虎的话原原本本地说给了芮鸿煊听,面对这种带着些示好意味的马屁,芮鸿煊却只是微微一笑,说道:

    “听说倭国崇唐,你们没听过唐朝的郭令公吗?当年回纥数万大军进犯,他单人匹马闯进敌阵,也丝毫无畏,如今我又怎么会害怕你们呢?”

    所谓郭令公,就是郭子仪,曾让安禄山兵败之后落荒而逃,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不世出之名将--这么看起来,芮鸿煊一个连科举都考不中的读书人,就敢把自己比作这种大人物,实在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无论他之前有多么抗拒多么恐惧多么不想来,这一刻在万军从中面不改色的他,确实足以与郭子仪相比,而且毫不逊色。

    而且倭人偏偏就吃这一套,看着这位大义凛然的魏国使臣,织田信虎沉默片刻,笑道:“阁下真乃豪杰。”

    “多余的话不用再讲,我会将这里的情况回禀给大魏的陛下与靖王,到时候自然会有处置,但在此之前,你们必须约束自己的麾下。”

    这话已经透着股无所畏惧的味道了,芮鸿煊今天似乎就没想活着回去,当一个人都认定迎接自己的结局会是死亡之后,自然是什么话都敢说的。

    他这种作态反而无比符合织田信虎印象中魏国使臣该有的模样,毕竟当初倭国举国为寇,在江南吃了那么大的亏,倭国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魏国是个怎样的庞然大物,高丽战场虽然有五国混战,但真正能称得上大国的,只有魏辽。

    “那我们该怎么约束呢?”织田信虎止住周围其他将领的骚动,认真问道。

    “立刻停止对开京的进攻,倭军不能到开京附近两百里的范围之内劫掠,与此同时,魏国的军队也不会试图越过锦江,而且高丽军队也不会出城两百里!”

    芮鸿煊负手看着眼前那些觉得他疯了的倭军将领,严厉道:“只有这样,你们才有让大魏不继续进攻的机会,具体内容,你们和高丽谈!”

    在场的很多人都觉得芮鸿煊疯了。

    就现在这情况,开京被破也就是个时间问题,还不能靠近开京两百里?你凭什么让倭军遵守你的规定?你以为织田信虎的脑袋进水了不成?

    然而织田信虎沉默片刻后的回答让他们觉得,或许真的进水了也说不定。

    “好,”织田信虎说,“使者快请进,咱们坐下慢慢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