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但是无论李有道还是温茂云,都没觉得赵承能活多长时间。 因为胸口中箭,肺子都射穿了,别说这两位,就算皇帝和满朝文武,但凡是上过战场有点经验的,都知道这种箭伤是没救的。 能拖几天的人有,能拖更长时间的人也有,可是最多也就十天半月的,就会“箭疮迸裂”而亡。 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看向李有道和温茂云的脸色,都是处于随时准备做出“惊讶而悲伤”的表情,以表达对刚嫁女的两位重臣的同情。 时至今日,婚礼已经结束了三天,时间已经进入了八月,但是李府和温府显然还没有传来“噩耗”,大家在准备表情的同时,未免有点惊讶于赵博士坚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求生欲。 赵承从温碧萱那里知悉救命的大蒜素已经在制取当中,便放下了心。 有了这个强力的抗菌素,赵承感觉自己病死的危险已经不大了。 两位太医虽然长得方的方,扁的扁,但是职业操守那是没的说,为了搞懂赵承时不时冒出来的新词,这两位太医拿出了当年拜师求学的劲头,每人手里都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一旦赵承醒过来,一堆问题就砸了过来。 本来病人一醒过来,身为医生第一要务自然是诊脉,问症,调整方剂,然后煮药,服药,这才是正确的流程。 但是在赵承这里,情况完全反了过来。 首先做为太医署的两位合格的太医,虽然官职低微,那也是朝廷的正式官员,太医署的博士,经过他们的手治愈的病人也是不计其数,否则也得不了这个官身。 其次这两位虽然一位长得大小眼,贼眉鼠眼,另一位方头方脑。 但人不可貌相,容貌是爹娘给的,成就是全凭自己干出来的。 这两位年纪轻轻就得了官身,完全是一身硬本领加上好学肯悟,为了一个专业上的知识不惜搭上一切,有一种献身精神的狂热。 否则也不会为了赵承的六字处理法就长驻温府,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哪怕半夜睡得正香,小厮一句“赵博士醒了”,就能立刻拿着笔记本爬起床去请教。 为了赵承这“清创、引流、消炎”六字处理法,二位太医把什么面子身段都丢到九宵云外去了。 因为他们俩从赵承这里窥到了一丝“大道”之源的味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