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很有可能王平不是一个读书人,看这副作派,八成是个暴发户。 赵承心中暗想,一个小小的暴发户,居然能把时间掐得这么准,在自己刚刚抵达县衙时,就派人来了,说明其早有准备。 可是既然早有准备,此人却又不亲自到场,而是派了一群家丁耀武扬威,表面上看是恭敬示好,其实分明是一种示威。 示威也好,示好也罢,赵承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他将拜帖放在一旁,对王平的家丁说道:“你家主人的拜帖,本官已经收到,多谢你家主人的美意。” “这张拜帖呢,本官留下了。东西不收,你们拿回去。” 那个家丁已经喝令其他人把礼物从马车上搬下来,就那么明晃晃的摆在了衙门口,听到赵承说不收,便犯了难。 “大人,这是我们老爷的一片心意,莫要让小的为难。” 赵承笑道:“你为不为难跟我有什么关系?” 说着就不再理会这些人,带着温碧萱和李巧儿下了车,走进县衙。 原石县的县衙十分破旧,因为流官制度的原因,素有“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种说法,为官一任,可能干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调走,去另一个地方任职。 因此又有“官不修衙,客不修店”之说,朝廷拨付下来修缮官署的钱,都挪作了他用,或者揣进了自己的腰包,至于房子,只要还没倒,就对付着住吧。 原石县本来就穷,县衙看起来更比之别处更显寒酸,前堂很小,过了前堂就是四五间小屋构成的小院,后堂的屋顶都已经明显塌下去了,还没彻底塌下去是因为下面用小木棍撑住了。 过了后堂有一条小路通往后宅,同样是寒酸的一个小院子,主房正中是中堂,东西两侧各有两间。 然后是东厢房和西厢房,同样各有两间,院子东北角是茅房,东厢房的门口有一眼水井,西边还有一个小门通往外面。 幸好这宅院的房子还没塌,但是屋顶的瓦已经断裂多处,如果下大雨的话,搞不好屋顶是要漏水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