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守门的老衙役叫黄阿大,带着温府的家丁正在打扫房舍,先要安顿下来才行。 原本屋子里的旧衣旧被全都扔了出去,门窗通通擦拭了一遍,接下来是厨房灶头,锅碗瓢盆清洗一通,等到温碧萱和李巧儿把床铺收拾好,已经是日暮时分了。 宅院里的米缸已经空空如也,连个米粒都找不到了,好在温府的家丁们在路上带的盘缠还有些,简单烧了一锅干菜汤,大家各自吃了些干粮充饥。 在这个过程中,一头花白头发的黄阿大就一直守在旁边,等所有人都吃完了,准备收拾碗筷的时候,这老衙役才走上前讨要一些剩饭菜汤。 赵承在一旁冷眼旁观,不禁暗自心惊。 衙役都穷得要饭了,普通百姓会怎么样? 估计官仓里头跟自己的米缸一样干净吧?如果不尽快想想办法,只怕自己在任上就要饿死了。 赵承没想到荣州的三灾一难,已经残酷到了这种程度,而上京距离荣州也仅仅只有十几天的路程,差不多也算是天子脚下了。 但朝廷对荣州的苦难,几乎是完全视而不见,虽然赵承没有资格每日参加朝会,但是上京仍然充满了优容雅致的气息,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与平日并没有什么区别。 也许堆在养心殿案头上的奏折里,关于荣州的苦难,大概也仅仅只有简单的“是岁大饥”这一行字吧。 而在荣州战役里被征的民夫,死在回龙峪的数万冤魂,在水灾、旱灾和蝗灾,战争下苦苦挣扎的百姓的苦难,都已经湮灭在尘烟之中了。 赵承只有从讨饭的黄阿大身上,脑补出曾经发生在荣州、发生在原石县那些悲惨的一幕又一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