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时见郑吉,就是说这位老先生的名字叫做郑吉。 赵承拱了拱手笑道:“原来是郑老先生。” 郑吉在这份契书之后,又将各人的名字写了一遍,每个人名字后面留有一片空白之处,画指为信。 因为大多数人不会写名字,订立契约就需要用记录指节长度的方式来代替签名。 具体方式就是将立契人中指的三个指节长度画在纸上,因为人的手指长度各不相同,如果有纠纷,只要用指节一对比,立知真伪。 所有人都画完了指节,郑吉这才笑着对赵承说道:“敢问这位赵公子,月钱真的可以用粮食折算?” 赵承点头:“当然,立契为证嘛。” 郑吉道:“老夫记得刚才公子还说要雇账房先生,不知老夫可不可以……” 郑吉之所以改了主意,还是被每月三石粮食打动了。 此时荣州都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他一个老头孤身上路,实在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如果真能用粮食支付工钱,他也不想冒险上路。 而且,他在立契的时候看到“赵承”这两个字,这个年轻人又从来没有见过,猜测会不会是新任的县令。 这位郑吉老先生,正是被王平从府里赶走的那个郑吉。 他在上京有不少消息渠道,这段日子以来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个赵承,听说赵承不但得了皇帝的赐婚,甚至皇帝亲自为其主婚,这还了得? 而且不光如此,这位赵承竟然一举迎娶了两位朝中重臣的女儿。一位是礼部尚书温茂云之女,另一位是当朝左丞相李有道之女。 试想一下,若赵承只是普通贡生,两位大员又岂会同意? 后来郑吉听说赵承竟然来了原石县任县令,便劝说东家王平收敛一些,如果东家能够搭上这位年轻的贵人,岂不是风生水起? 可惜的是王平把郑吉的良言劝告当作胡言乱语,说什么也不肯相信左丞相和礼部尚书同时把女儿嫁给一个贡生。 他认为郑吉跟赵承有所勾搭,一定是有所图谋,因此一怒之下把郑吉赶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