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管两个更夫怎么想,赵承没功夫陪这两人闲聊,他得赶快去解决原石县面临的问题了。 首先还是粮食不够吃,因为人口数骤增近十倍,官仓中的存粮再度告罄,只能支持一个多月。 而海贸商船往返一次需月余时间,明显船队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再次购买船队。 船队的规模要扩大三倍,这样每十天就可以有一批粮食运到海岸,刚好可以应对粮食的消耗。 赵承觉得原石县极为需要内政官,人口一多起来,事情就多,光靠他自己已经有点忙不过来了。 太和十五年冬月的最后一天,摇摇欲坠的衙门口再次竖起了大旗:招文吏。 赵承相信这数万灾民之中,读书识字的应该不少,几千个可能没有,但是几百个应该没有问题。 许多人凑在旗下打听:“要功名么?我虽然读书识字,但是县试落榜了。” 还有的人说:“我在家里跟我爷爷学过写字行吗?” 在众人看来,要充任文吏,至少也要通过县试和府试,得是个贡生的身份才行。 然而原石县招收条件低得令人发指,不需要贡生身份,因为县令老爷也才是个贡生。 也不需要童生身份,只要识字就行,私塾里面学过的也都可以。 好的坏的,合格的不合格的,有真才实学的,也有来冒充读书人占便宜的,泥沙俱下,鱼目混杂,赵承一概来者不拒。 这就是所谓宽进严出,他没有时间去逐一甄别,而是把甄别的任务交给了时间,交给了具体的政务。 如果多次不能完成任务,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甚至被发现以欺骗的手段混进来的,那么面临的惩罚也将极为严重。 因为招收的条件够低,所以短短三天,就凑够了所需人数。 接下来赵承也不管他们能不能完成,直接就开始派发任务。 “愿意去跟船的主动站出来,否则就从第一位顺序往下排了。” 大家都不知道跟船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任务,有些不知所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