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嘿,朱老四,接锅!-《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2/3)页

    而教育通过给人输送思想,来规范人的行为,这是潜移默化的,非强制性的。

    例如张三,不知道孔子的言论,你不能说他破坏了秩序。

    他最多是不懂隐形的秩序,不知道该克己复礼。

    但他没有违法,不需要坐牢。

    这样,我们也可以认为他是个良民。

    对于目前的朝廷来说,不可能普及隐性秩序,但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得先填补显性秩序。

    说直白一点,就是赶紧把杀空了的官员就位,将失去地主阶层的地方权力弥补起来。

    那接下来就由两件事要做了:

    一、应天府的官员得快速就位。

    二、里甲的改制得形成一个闭环,拿到地主阶层空白的地方去推广了,要不然那里的平头百姓谁来治理?

    皇帝能想到,官员们肯定也都想到了。

    金陵被一锅端,出现了大量的空白。

    群臣的聒噪被皇帝压下来了,现在大家是时候开始坐下来推荐新的官员去南京了。

    当然是纷纷推荐自己的人去南京。

    南京的官员虽说有赋闲的嫌疑,但位置好啊,地方富裕,油水十足。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朝中的两派都开始在廷议上发表意见。

    一个个名单被送上来。

    南京六部、都察院的官员,无数人挤破脑袋想要冲进去。

    甚至在廷议上,双方撸起袖子差点就干起来。

    几日之后,皇帝看完内阁提交上来了票拟,还有吏部送上来的南京官员的人选奏表。

    看完之后,崇祯说道:“周延儒,你说这一次南京爆发暴乱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被皇帝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发懵,因为皇帝之前在朝堂上怼人就已经阐述过南京暴乱的重要原因,怎么现在又问了?

    周延儒回答道:“那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新政。”

    “那你说,朕现在又派一批人去,万一这批人也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新政,朕又当如何?难道又杀一遍?”

    聪明的周延儒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陛下,这……”

    “怎么?”

    陛下,您这就是明知故问了,您自己心里已经有算盘了,非要借着臣的嘴巴说出来么?

    周延儒有苦说不出,小皇帝套路一套又一套。

    明明就是自己不想在设立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员,自己不说,非要首辅来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