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承乾看向两个弟弟,道:“你们想东宫的姐妹嫁去和亲吗?” 李治与李慎想都没有多想,不住摇头。 “那就好了,我们自家人团结起来,就不会被外人左右。” 李治重重点头,道:“谁敢再言与吐蕃和亲,弟弟就去揍他。” 皇帝下旨意的第三天,卫府便开始调集兵马了,一篇文章从京兆府送了出来。 “关中从凋零旱灾中走出来,但有建设离不开各县乡民,我等期盼着百里河开,万木反春,役马成群,如今我们正在往人人都能吃得起一口葡萄的美好未来走去。” “这是我们的家园,京兆府立足关中已有四年,这四年京兆府向来秉持着造福关中,与各县共同富裕的理念贯彻着每一道政令,我们开辟崇文馆,我们修建河堤,开支教,下乡县。” “现在有人要攻打我们的家园,唐人的疆域我们分寸不让,唐人的将领戍守边关,正为此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吐蕃大相禄东赞领二十万大军,陈兵松州边境,松州十一县危在旦夕,我等岂能坐视之,京兆府与关中各县出粮三万石,驰援边关,大唐万胜。” 一篇文章传阅在长安城的坊间,又是三天之后。 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长安城坊民愤怒了,对此时吐蕃人的叫骂声不绝于耳。 左领军大将军刘兰已为这一次出征募兵三万,准备奔赴松州。 可现在长安城一里外的辕门下,这里站满了前来报名上战场的男子。 这篇文章不出来还好,一出来……别说长安城了,关中各县都快炸开锅了。 刘兰站在桌上,朝着辕门外大群拥挤的乡民大声道:“够了!人手够了,不用诸位了。” 士卒们在辕门外立起人墙,挡着就要涌进来的乡民。 刘兰大声道:“娘的!给爷爷挡住了,这么多人要淹了老夫不成?” 大营的不远处,魏昶笑着正看着这一幕,在他身边还有一个二十岁出头的男子,是新认的不良人手下。 “魏大哥为何不去?”这个个子不高,还有些消瘦的小子问道。 “这么多人要去,差不了某家一个。”魏昶转头看向他又问道:“伱以前是做什么呢?” 他道:“小子以前是个飞贼。” “好。”魏昶点头道:“好一个飞贼。” 听到被夸,他还挠着头憨憨笑道:“被大理寺的人抓了之后,小子受了三年的徭役,如今不做飞贼了。” 魏昶一手搭着他的肩膀道:“有件事要你去办。” “魏大哥有话直说,京兆府许少尹让小子跟着魏大哥做事,往后愿听调遣。” 魏昶嘱咐道:“你现在去一趟河西走廊,交河道折冲府都尉李震会给你一卷书信,之后的事李将军会安排的。” “喏。”这个飞贼吹响一声唿哨,一匹瘦马应声而来,他翻身上马之后便离开了。 如今的魏昶是京兆府的亲信,有三百不良人都在他手下,想着自己也今非昔比了,虽说没机会立军功,活得不如长安城那些人体面,也能自在一些。 孩子刚出生不久,魏昶还要回去照顾娘俩。 近来,桑布扎住在驿馆中,正在用一块用冷水浸湿的布巾盖在侧脸的瘀青上。 他又道:“野蛮的唐人。” 低声嘀咕了一句,是因这两天他出门总是被揍,揍人凶徒很狡猾,打完就跑。 眼看着天可汗命一个叫刘兰的大将军领着兵马已奔赴松州了,桑布扎连信都送不出去。 正郁闷地想着,见房间的门被推开。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礼部尚书李百药,他也没走入房间,而是站在门外冷冷道:“听说使者遇袭,京兆府命老夫来看看。” 桑布扎还用布巾捂着脸,带着瘀青的眼角高高鼓起道:“还请你们捉拿行凶之人。” 李百药语气平静,道:“已在找了。” 桑布扎一有表情,脸上便疼得一抽。 李百药接着叮嘱道:“近来长安城坊民对吐蕃人很不友好,最近少出门。” 桑布扎稍稍低头行礼道:“谢照拂。” 李百药准备要走,听着驿馆内的喧哗声,他道:“有些事老夫没有与你说,少出门别被人打死了,留着命等到松州一战结束,你与我等再行谈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