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芋泥丸子和王冼的锻炼机会-《食王传》


    第(2/3)页

    等到芋子蒸熟,正好也是孙嘉英把鱼丸全做完的时候,这中间,身为总厨的孙嘉英也让邝大和王师傅几个试着做了下,找找感觉。

    将蒸熟了冷却一段时间的芋子剥皮,用汤匙碾成泥后,再加细盐,几滴酒和麻油进去继续碾匀了,放一边,此时的芋泥还是温热的,再将荠菜切丝后再纵向切几刀成末,倒进芋泥中用手抓匀,因为芋泥还是热的,能将荠菜末闷软,所以抓几次之后,就成了个大芋泥荠菜团子。

    又让人把先前做鱼丸碾好的友粉取了来,直接用手将先前团好的芋泥荠菜团上挖一块下来,整成密实的球形,在友粉上滚一下,让其表面均匀的沾上友粉,直接入到刚才煮鱼丸的锅里煮,一样保持水微开的状态,要是大开的水,则丸子一入水,表面的友粉要被冲跑不少。

    芋泥本来就是熟的,荠菜又是青菜,熟不熟都可以吃,所以只在水中一滚就可以捞了起来。

    做到这个地步,这个素丸就基本完成了大半,剩下的就随食客的口味了,可以煮汤吃,也可以直接这么吃,也可以蒸热了后浇汁吃,浇什么汁也是随个人口味,可以咸的,可以是酸辣的,甚至,想省事的直接淋卤汁或这是蚝油都可以。

    加荠菜只是王况的个人口味,因为他觉得荠菜的滑加上芋泥的糯味道不错,所以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其实这芋泥丸子也是随便,喜欢加料的就加料,加葱加香菇等等都是随个人所好,不喜欢加料的甚至只加些盐增点咸味即可。只是要注意,要加料的不能多加,否则料多了,丸子就没了粘性,成不了团了。

    这是从闽北的荠菜芋子汤里演变过来的,一般都是芋子蒸熟剥皮,热锅冷油,加酒加蒜炝锅后,加水,煮开后,丢进芋子,用锅铲捣碎,然后加调好水的淀粉勾芡了后,丢进切好的荠菜丝煮开就可以了,这道汤简单,口感爽滑,但美中不足的是不够美观,所以王况这才加以改良。

    在说到这丸子可以淋汁吃的时候,王况又想念起了蚝油来,尤其是蚝油芥兰,简单又好吃,芥兰在开水中捞熟直接淋上蚝油即可。可惜后世的王况都是买的现成蚝油,并不知道怎么酿蚝油,他只知道蚝油是晋江人在七八十年代发明的,所以他买蚝油只买晋江产的,也是认为那里产的最是正宗,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还是太懒啊,要是后世勤快些,查查蚝油是怎么做出来的,否则又能多了一个生金产银的调味品了。

    整出两样,王况也就不再想动了,这回就不是懒性做怪,而是烹饪这门技艺,如果什么菜式都要自己传授的话,就会给大家带来很强的依赖性,不会愿意去开动脑子,而是都等着王况拿出来。

    只有竞争,才有创新,只有让孙嘉英和客栈众人有了危机感,他们才会绞尽脑汁的去翻新花样来。如果这次大比不是第一届的话,如果不是考虑到富来客栈的声誉,王况根本连这两样都不想拿出来,最好还是能有其他客栈把孙嘉英盖住,让孙嘉英受点挫折才好。

    只是既然是第一届,那还是要以富来的声誉为重,不然的话,身为东道主,主场作战,要是不能确保第一的话,不光伤了富来众人的心,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也会让建安人失望,所以,这第一届,必须确保拿第一。

    其实芋泥丸子还有很多变种,可以下水捞,也可以上屉蒸,还可以油炸,如果细分的话,仅一个芋泥丸子的吃法就能搞出整整一桌十几道菜,王况已经说了不少了,剩下的就靠孙嘉英和众人自己去寻思了。

    孙嘉英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因此当众人起哄着叫小东家再做一个的时候,他脸一沉:“闹什么?难道样样都要小东家教么?自己先用心。”

    邝大则是左手握着把锅铲,右手拿个漏勺,挨个的给那些起哄的一记:“都听好了,以后你们可都是要出去独当一面的,若还像今日般的,等着小小东家来教菜式,恐怕你们也永远只能给某打下手的份。”如今他已经是建安总店的首厨,这些被敲了一记的,不是他的徒弟,就是王师傅的徒弟。

    没想到孙嘉英现在威望倒是挺高了,也会板着脸训人了,这婚后和婚前是判若二人啊。

    孙家兄弟都是今年春结的婚,前后只差一日,要不是顾及着长兄必须先结婚,这俩兄弟的婚礼都能安排在同一天,同时进行。他们的结婚比王况还要晚,这是孙铭前的意思,他没说王况也能理解,这是要让孙家兄弟把年龄比他们还小的王况以兄视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