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芋泥丸子和王冼的锻炼机会-《食王传》


    第(3/3)页

    一斤多的鱼肉,做出的鱼丸也有五斤,有近二百个,因没打算卖的,所以,王况就吩咐这剩下的给孙家,黄良家,林明家各送了些过去,其余的自己全带了回去,孙二他们想吃,就只能让孙嘉英他们自己动手了。

    王况这才一离开,孙二李大胆这些个因没呆在厨房里而没吃到的,就开始怂恿着孙嘉英再做一锅,反正需要练手,再加上王况把剩下的全带走也是表明了一个态度:想吃就自己动手做。因此,就又开始做了起来。

    九月中,离流水大席还有十几天的时间,建安就开始渐渐的热闹了起来,只几天工夫,各客栈的入住率就基本超过了一半,比往年同期高了许多。这些提早来的,大多是离建安比较远的,因为掌握不了行程而提前出发的,所以也就早到了不少日子。

    提前来的人里,还不包括了那些和建安官员有关系的在里面,这些和当地有关系的,基本都是住进写信邀约的官员家中,比如说长孙煜就把长孙家在东都洛阳开酒楼的族人叫了来,这些人来了就都住在长孙煜家中。

    来的人中还有不少并不是来参加大比的,他们都是属于饕餮客一类,都是在各处寻吃的过程中,听说建安要办大比,就都闻香而动的寻了来,不管这大比倒底能办得多热闹,至少,那么多家酒楼食肆云集一地,总归能找到美味的罢。

    当然了,这些个饕餮食客不参加大比,自然就不能享受到食宿免费的待遇,这倒是王况没想到的,他是考虑到过以后会有饕餮客来,但没想到第一次的大比就能招不少人来,如果按现在这个状况发展下去,恐怕现有的登记了要开家庭旅馆的床位就不够了,还好,还有十来天的时间,再发动一下,还来得及解决。

    其实也都不用发动,建安民众也明显的感受到了十几天后的大量人流,那些以前还在犹豫中的就都开始行动了起来,被褥不够的,赶快的去买,建安的卖完了,就去周边的唐兴等地买。

    建安扩城的申请也被批准了,并不是当初申请的向西扩到建溪边的规模,而是连同城北城南都允许外扩一里地。至于原来设想的往城东扩,因了城东离山太近而被否决了,这点很好理解,若真要生乱,如果城东也向外扩一里,敌人只需要在山上,就能更加容易观察到城内的情况,这是从城防上来考虑,可以理解。

    李老爷子不愧是军神啊,远在长安,竟然只从信件往来就能分析出光只城西扩了,也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过个几年,城又不够大了,所以直接就把城北城南也拨了过来。当初李业嗣给李靖写信的大致内容,那都是和黄良长孙煜等人商议定了的。

    恐怕,这里面,长孙臭老酸也出了把力气吧?

    事实上,也正因建安是州城所在,所以其城市规模更加引朝廷重视,若要是唐兴想要扩城,那一般地说,兵部批了就基本是准了的,但州城,除了兵部外,还有其他部也要通过才行。要是中原大州的话比如说扬州,恐怕还要皇帝批复才可以。

    九月中,田里的稻谷基本都已经收割完毕,农户们大多都开始空闲了下来,扩城是大事,尤其是城墙的修造,是排在第一位的,要用最快的速度建起来,因此州里早早就派下了徭役,建安县每家都必须三出一的来参加修造城墙,其他县则按四出一的规矩。也可以用钱粮来替代徭役。

    所谓三出一,那就是你有三口人,就必须出一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必须的。不满三口按三口算,四口人家也按三口人家算,五口人家就要按|书友上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