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捷报与险境-《大荒河图》


    第(2/3)页

    虽然说这件事对于他们南离来说现阶段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没错,只是,这自然是出于他南离军主的立场思考得出的结论。

    倘若是他将视角切为一位南离王爵的话,有关于东巽帝国暴乱的事情,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东巽帝国在此战之前,与南离帝国的关系一直都算得上是不错,起码两国之间偶尔还会有一些贸易往来,而对于皇权的正统合法性,东巽帝国的那位太昊伏羲氏,当年也是由先代离帝所承认的。

    说到皇权的正统合法性,这就是大陆诸国当中都逃避不了的一点了,皇族和公族,从千百年前开始到现在都是相生相伴的两个阶级。

    皇族拥有着天然的合法统治权,而公族,则是拥有着崇高的地位和那些自以为是的高贵血脉流淌其中。

    但是千百年过去了,皇族也会没落,而公族也会越发的不想屈居与皇族之下,所以两者之间也是会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积压之后,最终爆发矛盾,引发暴乱,进而的点燃硝烟开启战争,这些都是在过往历史岁月当中都发生过的事情。

    中原大陆的中晋王朝当年就是皇族的没落,而公族的崛起,导致了三家分晋,最终中晋王朝被肢解,形成了赵魏韩三国。

    公族也是一个很奇葩的族群,因为他们不同于普通的世家,公族的先祖来历,往往也与皇族会牵扯上莫大的关联,可以这么说,既是皇族掌握着正统的合法性,也是由皇族,衍生出来了公族。

    无论是被层层递减而削爵的异姓王爷,还是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可以归属在公族这一个行列当中,久而久之的,随着国家的岁月度过,公族这个阶级的力量也是慢慢的发展壮大,最终难免的,因为自身势力阶级壮大的原因,就会使得公族与皇族最终被迫的发生起来了直面的冲突。

    诸国对于这种冲突的发生,意见都只会是统一的,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皇族在眼睁睁的看着敌国又或者说是邻国国内发生了公族妄想颠覆皇权取代皇族的时候,诸国的皇族都将在这一刹那放下与对方的隔阂,尽力的帮助着那个国家的皇族。

    有关于当初中晋王朝被几大公族肢解,偌大的一个王朝沦为了三个国家,这件事情本身也是要被诸国皇族所谴责和制止的事情,只是碰巧的却是。

    那个时代,北艮还只是个没有迈入帝国的国家,还在忙着在北国之地与北地诸国厮杀,而南离帝国在那个时代,则是经历了最为黑暗且浑噩的十几年。

    至于其他的国家,在那个时代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晋王朝倒下,他们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完全不足以去掺和进去当初的几大公族与中晋皇族相斗争的地步。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也就使得了赵魏韩三国,成了千百年来公族与皇族相斗唯一的胜出者,不过,即便是胜出了,赵魏韩三国也是被诸国所阻拦,导致了他们无法及时的消化掉中晋王朝倒下而遗留的遗产,最终使得这三个国家哪怕是经过了近千年的时间,现如今也只能呆在中原大地,面对着中原上百个诸国,却无力再现当年中晋王朝的荣光。

    虽然作为公族,赵魏韩三国成功扭转了自己的身份,将自己从公族摇身一变,成为了他们所渴望的皇族,但是他们这些年以来,却始终无法再向前迈入任何一步,面对着层出不穷在每个时代都会崛起的中原诸国,赵魏韩三国却始终还要时不时的陷入内斗之中。

    但若是放在正常的情况下,诸国的皇族对于公族的看法,从始至终都是褒贬参半的,不得不否认的是,公族的存在也确实是帮助皇族有效的统御着麾下的国家,但是同样的,公族的存在也是从侧面威胁着皇族的统治。

    南离帝国这些年来一直将中央集权贯彻到底的原因,也就是为了防止皇权旁落,导致公族崛起从而威胁皇族统治才形成的铁制,所以即便是几千年过去了,南离帝国兴衰荣辱都曾经历过,几十代的帝君先后统治,也曾出现过不少昏庸无能的帝君,但是南离帝国皇族的统治却仍然稳如泰山一般,这其中的原因,中央集权就算得上是起到了一半的作用。

    然而东巽帝国可就不一样了。

    东巽帝国建国到现在也不过百年光阴,而且从建国到现在,都是由太昊伏羲氏一人覆盖了东巽帝国的皇族史,东巽帝国也是罕见的,没有进行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却仍然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皇族统治可以辐射全国的一个国家。

    这一切的原因,可以将其全部归到太昊伏羲氏一人的身上,太昊伏羲氏的军略水平可能一般,但是他的威望以及政治手腕,都是经历了上百年时间的磨练,说他是当世诸国君主政治手腕之魁首,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太昊伏羲氏他的治国手段,也是依靠着自己早年打下的威望,来形成的无为而治。

    作为大陆道家发展最为鼎盛的国家,东巽帝国即便是连太昊伏羲氏本人,都是一位在道门学习过多年道法的道家门徒。

    而道门提倡的无为而治,也是在这位帝君的手上拿捏的分外正好,将偌大的东巽帝国,依托着自身打下来的威望而推行无为而治,使得东巽帝国在这个治理状态下,国力反而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无为而治这个治理政策,道门提倡了不知道多少年,只不过纵观千年以来大陆诸国的历史,也就只有现如今的东巽帝国因为太昊伏羲氏的原因而将无为而治发挥到了极致。

    本身因为太昊伏羲氏自身的强大威望在那里摆着,可以说无论东巽帝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要太昊伏羲氏还活着,那么东巽帝国就始终乱不起来,即便是遭遇亡国之灾了,只要太昊伏羲氏还活着,那么想复国,也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罢了。

    只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需要归根在太昊伏羲氏安然无事的基本上才能做到。

    太昊伏羲氏,说的夸张一些,他即是东巽帝国,而东巽帝国,也就是他,二者缺一不可,若是缺了太昊伏羲氏的话,东巽?这个国家可能还会存在,但是帝国,就不一定了。

    所以说东巽帝国与大陆诸国相不同且特殊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了,太昊伏羲氏安然无恙的时候,这个国家自然是大陆三大帝国之一,能够与它所相提并论的也就只有南离帝国和北艮帝国,但如果说太昊伏羲氏出事了的话,就比如现如今的太昊伏羲氏遭遇刺杀昏迷直到现如今,这不就是已经造就了东巽帝国渐渐的没落。

    以至于现在,就连军中暴乱这种骇人的事情都发生在眼前了,可想而知,东巽帝国现在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军中暴乱这种事情,怎么能够轻易当作平常事发生呢?

    倘若太昊伏羲氏在的话,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又怎么可能会出现?

    现在传闻都闹出来了东巽帝国各地暴乱,周敦颐不难想象,接下来的东巽帝国,说不定就连叛乱这种事情都会出现,只要太昊伏羲氏始终昏迷不醒的话,时间继续往后推移的话,相信就算是揭开反旗这种事情都是极其有可能发生的,毕竟若是太昊伏羲氏不在,偌大的一个东巽帝国,又有谁能够有那份如太昊伏羲氏一般的能耐可以震慑的住各地呢?

    太昊颛臾的才能固然可以让起父皇太昊伏羲氏将他立为太子储君,但是现如今太昊颛臾可是远在前线,并且,就是这位太子殿下所处的前线,可是正正好好就是爆发了暴乱的源头,现在的这位东巽太子殿下啊,还真是分不开心来管控什么有关于国内各地发生的暴乱事情了,而且啊,这位东巽太子殿下年纪现如今才多大?这些年他是以储君的身份帮助太昊伏羲氏处理了不少政务没错,但是他的威望始终不如太昊伏羲氏一丝一毫,因为太昊伏羲氏的原因,东巽朝臣固然还是有可能会将这位储君视作下一任帝君看待,但是偌大的东巽帝国,怎么可能全部人都将太昊颛臾视作储君呢?

    在分散在东巽帝国各地的那些异姓王眼中,只要太昊伏羲氏一旦驾崩的话,那就代表着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毕竟在他们这些人的眼中,也就只有太昊伏羲氏的存在,才能震慑住他们的那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膨胀的野心了。

    至于太昊颛臾?那是个什么小辈,他有什么能耐能够继续代替其父镇压他们?

    并且即便是抛开这些异姓王不谈,要知道太昊颛臾可是太昊伏羲氏的第九子,而他上面啊,可是还有着八位哥哥呢。

    那八位哥哥,名义上可都是有着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所以啊,太昊颛臾,从来都不是唯一,他最多也就只能算得上是太昊伏羲氏还健康无事的时候,一个勉强的首选罢了。

    所以说东巽帝国现在处于的尴尬境地就是,身为帝君,太昊伏羲氏不能发生任何的意外,即便是身为储君的太昊颛臾,现如今也是没有任何的理由希望自己的父皇发生任何的事情,因为太昊颛臾心里也是有数的,凭借着自己现在的手腕和威望,继承皇位?

    那是他远远做不到的。

    而且东巽帝国若是在皇权交替的时候发生意外的话,那可就很悬乎了,因为东巽帝国的特殊性,导致了这个国家若是在皇权交替的时候发生意外导致皇权旁落的话,那么东巽帝国的结局将不会变成现如今北艮帝国的那般状态。

    北艮帝国的公族都是经过了将近千年的岁月沉淀而来的,他们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即便是有着想要将皇族取而代之的想法,也需要好生的运转一番,毕竟,他们每个公族想得到的,可是北艮帝国,而不是一个被肢解的不成样子的类似于赵魏韩三国那般的国家,而且当时赵魏韩三国肢解中晋王朝的那般境地,可谓是百年都难得一遇的时候,而现在这个时候,北艮帝国的这几个公族但凡是冒出来了这些想要将皇族取而代之的苗头,便是会毫不犹豫的被诸国给打压下去,并且,燕地九骑可还活在世上呢。

    东巽帝国的特殊性同样也在于,各地的公族或者说是异姓王,完全可以凭借着太昊伏羲氏的那几个子嗣,将其扶持登基,而后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将东巽帝国的皇权不变,但是实际上的统治者,却变成了自身。

    如此的计划,不用想都知道,在东巽帝国如今的那些各地异姓王的心中和公族的心中,早就已经为此谋划的差不多了。

    毕竟在位时间多达百年,太昊伏羲氏的子嗣,那可是最不缺的了。

    太昊颛臾,只能算是一个最出色的子嗣罢了。

    而一旦东巽帝国若是真的发生了这种事情的话,那么南离帝国自然是不可能坐视不管的,毕竟,东巽帝国国内都发生了这种事情,倘若南离帝国再视而不见的话,那可就是亏大了。

    所以周敦颐也是站在王爵的角度上进行思考,绝对这件事情,若是真的如自己所推算的这般的话,那么南离帝国日后可以操作的空间,可就大了。

    “公瑾,稍后你派人即刻转道赶赴金陵,将此间传闻告知与风王爷,陛下那里,也要切记将这些事情汇报上去。”

    周敦颐深思了良久,这件事情的可操作性,让他现在也不敢马虎了,这件事情,也是务必要让风不平知晓的才行,否则的话,说不定还会引火烧身。

    “对了,清阳,你手底下的人这些日子也是负责寻找那位监军大人,寻找的事情进展的怎么样了?可有什么线索吗?”

    有关于那位离帝李敦民所安插在军中的监军大人,自从那日天柱山老鬼事件之后,就彻底的没了消息,而周敦颐也是在乾清阳到来之后,便是将这件事情交给乾清阳去处理了,毕竟乾清阳此番前来又不是孤身前来,光是他带来的那些修士,就足够让周敦颐可以闲下来专心思考北上的事情不必去管其他事情了。

    就比如执金司的那位老牌统领耿秉,执金司整个衙门当中为数不多的九品修士之一,并且耿秉除了自身实力的强大以外,他的一些侦查办案的才能,完全不逊色与锦衣卫千户的水准,可以说,自从刘守有被迫回归金陵之后,耿秉的出现,也算是及时的补充上了关于周敦颐他们这支军队有关于情报的不足。

    毕竟乾清阳一介锦衣卫指挥使,身份地位都可以说得上是显赫,若是让乾清阳去处理这些事情的话,就算是乾清阳自己本人愿意,周敦颐也肯定是不会让乾清阳去做的,所以说,耿秉的出现,也就正正好好的弥补上了这个缺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