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恒看着天幕里登高望远壮志踌躇的少年。 心里一阵满意,又一阵担忧。 满意的是儿子和孙子都很有出息,大汉有了出路,自己这些年的战战兢兢是值得的。 担忧的则是天幕里曾一语带过的武帝荡除匈奴。 荡除匈奴这件事,朝堂曾经庙算过。 最起码也要积蓄百年的国力,培养一批能深入漠北熟悉匈奴作战方式的顶级将领,外加足够的能支持千里奔袭的骏马。 如此才有希望在不劳百姓不伤国本的情况下,一举功成! 刘恒就是担忧这个孩子会像他父亲那样急躁。 但是,盛世… 可能是朕多虑了吧… …… 天幕里继续播放着。 【公元前140年,刘彻罢免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将两位外戚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分别任命为丞相和太尉。】 【任命儒者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两人都是鲁诗学和春秋谷梁学大儒申公的弟子】 【此时的刘彻依然要向太皇太后窦猗房、皇太后王娡“奏事东宫”】 【同年十月御史大夫赵绾请求刘彻不要再将政务汇报给太后与太皇太后。窦太后大怒,搜集到赵绾、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证,要求刘彻将赵、王二人下狱治罪,二人皆死于狱中。】 【窦婴、田蚡也被罢免,改以开国功臣后裔许昌、庄青翟为丞相、御史大夫。明堂等儒家礼制也被废弃。】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刘彻亲政。】 【斥许昌、庄青翟办理丧事不力,将二人罢免,起用舅舅田蚡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 大汉初期的不同时空里, 高、文、景三位皇帝对于天幕里武帝的操作,心中是纷纷点头赞扬,但面上不动声色。 …… 大唐·高宗时期 “汉武帝不愧是天生帝王,这一手投石问路既残忍又高明。” 太极殿前, 一身赤色圆领袍,头戴幞头的李治背负双手赞叹道。 身边一身雍容华贵的武昭仪不解其意。 “陛下这是何解?武帝此时不是只想掌握权力吗?” 身前的李治回首看了一眼武氏,心中早有计较的他对武媚娘解释起缘由。 “此时朝政皆由太皇太后与太后操控,武帝先废卫绾与直不疑,再立窦婴与田蚡媚娘以为是何意?” 武媚娘听到询问,思索片刻,眼前一亮! “是为了告诉太皇太后和太后,他很信任两位太后的亲戚,也信任两位太后,并且表示没有夺权的想法?!” “对了,但对了一半。” 武媚娘听到回答不明所以。 “请陛下解惑。” 李治抬头看向天空面带微笑平静的说道。 “先废丞相再立外戚,以表诚心。” “再让太皇太后对外戚失望,避免身处高位坐大。” “因此,他提拔了两位儒家的官员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官职不重要,重要的是儒家!” “一直想进入朝堂拥有权力的儒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他们一定会劝武帝亲政,这样他们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才有机会扳倒黄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