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明, 东宫, 身穿赤色衮龙袍,头戴黑色翼善冠的朱标正批复着奏折。 身旁的朱棣看着奏折上那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再看了一眼下笔如风的朱标,咂咂嘴。 “大哥,你这辈子就要这么活着了吗?可真惨啊。” 一旁的朱标瞪了他一眼,随后将手里批复好的折子放到一旁。 “老四,你有事没事?没事就去玩,大哥现在忙着呢。” 朱棣百无聊赖的走到一旁的座椅上,往后一倒。 “没意思,大哥,你说刘备为什么非要打这一仗?” “连我都看的出这仗必败。” 朱标正拿起新的奏折批复,闻言一怔,随后放下朱笔,看向朱棣。 “刘晔在三国志里的一句话已经说明了。” 朱棣斜歪在椅子上搭话道: “哪句啊?” 朱标看着那悬于天际的光幕,静静道 “‘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朱棣一愣。 朱标继续道: “刘备与关羽年少相识相知,同生共死,并肩奋斗近四十年。” “若关羽被杀,他还能无动于衷,那他就不是那个值得让关羽放弃曹操,誓死追随一生所敬重的刘备。” “四弟。” 朱标看向对面的朱棣,认真道: “古人也是人,他们在做某些决定时,并不总是把得失算得清清楚楚,然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他们也会意气用事,尤其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更加如此。” 朱棣挠挠头,有点懂,又不懂。 朱标笑了笑,拿起朱笔继续批复奏折。 “人活一口气,有些人有时候做事就图个快意恩仇。” “就如项羽屠咸阳城、焚烧咸阳宫,曹操屠杀徐州,都是图一个爽快,出一口恶气,不但对大事没有帮助,反而都是大大的败笔。” 朱棣插一句话道: “就像爹对那些官员一样?” 和对大哥与我们不同一样。 朱标抬头看了朱棣一眼,轻笑一声: “这就是人啊,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对有错,这是真实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最宝贵的东西。” “当最宝贵的东西被人抢夺之后,丧失理智、冲昏头脑是非常常见的。” “刘备与两汉的大多数皇帝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没有时时刻刻算计得失、分析利弊的做法。” 顿了顿,朱标补上一句。 “最起码,那时的刘备没有。” 朱棣有点难以理解。 “就为了一时意气?” 朱标在奏折上批复上一个阅字,淡淡回道: “不尽然,也有一举功成拿下荆州的心思。” “不过,只四万大军,马匹两三千,就想拿下兵力雄厚的荆州,有点痴人说梦了。” 朱棣翻了个白眼。 “闹半天,还是意气之争!” “哼,咱可不会学他!以后咱要当一个冷酷无情!百战百胜的大将军!” 朱标看着叉着腰,昂首挺胸的朱棣,摇摇头失笑道: “好,大哥到时亲自给伱助威。”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白帝城, 如同凭空苍老十岁的刘备,气若游丝的躺着床榻上。 将一份诏书递交给身边的诸葛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