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乃朕亲笔诏书,烦丞相交于太子刘禅。” “叫他莫以此为常言。” “凡事更望丞相加以教导。” 诸葛亮双手接过诏书,双膝跪地叩首。 “朕本想与卿同讨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 刘备眼神开始涣散,有气无力道 “丞相,卿之才十倍于曹丕,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事。” “若太子刘禅可以辅佐,则辅之。” “若太子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跪倒在地,用力叩首流泪: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感觉眼前发黑,但依然对身边二子道: “尔等切记…朕言,朕亡之后…尔等…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说完这句话,刘备顿觉一阵恍惚,嘴里念叨着: “子龙,早晚要多看顾我儿。” 此时,外界的声音突然在他耳边消失。 刘备看到了一颗大树,那棵树长的又高又大,枝繁叶茂,如一顶华盖。 一个少年站在树下,脱口而出: “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一转眼,少年坐在涿县街头摆卖草鞋。 因不甘寂寞,开始拜师读书,结交兄弟。 黄巾起义,投身乱世。 少年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漫漫长路中上下求索。 少年跌倒了爬起,爬起了跌倒。 起起伏伏几十年,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成就一方帝业。 “大哥!” “大哥!” “主公!” “陛下!” 一阵阵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落寞的刘备突然回首,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脸,笑意重新浮现在脸上。 “云长!” “翼德!” “士元!” “孝直!” 刘备开怀大笑的向那来迎接他的众人跑去。 …… 此时,天幕一晃。 一位面目憨厚,头戴长冠的青年打开一份诏书。 随之,一份老人的谆谆教导声响起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书也展露于天际。” 青年看完这份并不长的遗诏,悲戚哀嚎: “阿父!阿父!” …… 【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崩于永安宫,年六十三。】 【丞相诸葛亮护送灵车回到成都。】 【葬身之地未明,设衣冠冢于成都之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