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大汉, 刘邦怔怔的看着天幕,喃喃道: “类己,类己。” 一旁的吕雉没有打击他,她知道说的类己是类的什么。 她看向天幕,轻声说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亲手创建的帝业,只完成了一半,一统江山的抱负,也无法在实现。” “但他却没有太多的遗憾,没有太多的悲愤,十分平静、波澜不惊。” 刘邦点点头,同样轻声道: “诏书通篇只字未提让刘禅继承遗志、一统江山。” “只是一个父亲在临终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教他怎样做人。” 夫妻俩对视一眼。 “终其一生,庶几无愧!”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看着天幕,第一次称赞道: “刘备只是在教导儿子,而不是教育承嗣帝业者。” “他这一生的确对己无愧。” 而一旁的刘启则是一脸别扭。 “他让诸葛亮自取?难道让一个汉篡去攻打另一个汉篡?这不是笑话吗?” 刘恒看着刘启,叹口气。 刘启郁闷道: “阿父,有事您就直说吧,总叹气干嘛。” 刘恒十分无奈。 “说你笨吧,你还知道不能以一个篡逆对付另一个篡逆。” “说你聪明吧,朕还亏心。” “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黜昌邑王。” “他们的行为就是‘自取’。” 刘恒看向天幕,淡淡道: “刘备的诏书里很明显的表明太子刘禅不是个聪慧之人。” “又已善小恶小之别嘱咐之。” “这表明,他生怕太子会走了歪路。” “所以,这句话是给了诸葛亮莫大的法理。” “如果太子刘禅真的不学好、不成器,诸葛亮可以以此来放逐或废黜太子。” “他真的很信任诸葛亮啊。” “就不知,诸葛亮担不担得起这份信任。” …… 曹魏, 司马昭突然开口道: “父亲,武帝文帝明帝也都托孤给你,你怎么……” 司马懿瞥了一眼他。 “刘备,仁义君子。” “诸葛亮,忠贞之人。” “但曹家三帝,哪个也不与仁义忠贞这四个字沾边。” “那我为何要与这四字沾边?” “再者说……你怎么知道我没仁义忠贞过?” 司马昭默默转过头。 刘备开的书单,这不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