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大汉·文帝时期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看来这个皇帝出乎孔子意料了。” 刘启一脸错乱惊愕的神情。 “阿父……这评价未免……” 刘恒看着刘启,再一次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启儿,这个世界上喜欢过奢侈生活的人多,喜欢过简朴生活的人少。” “但简朴而又合理的生活才是符合天道,事实上也符合人性的。” 刘启双眼透露出清澈的单纯。 刘恒握住窦漪房的手,帝后对视一笑。 “奢华,尤其是那种过度的奢华,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种虚荣与道义的缺乏在作乱。” “帝王出于虚荣而追求奢靡生活,处处透露着内心精神的缺失。” “相反,那些出于天性而不是刻意表演简朴的帝王,反而有一股直通大道的大气。” “而李嗣源就是这种人。” “绝大多数世人是摆脱不了人欲的。” “而李嗣源在动静之间的切换,实乃大智慧之人。” “杀人无数的猛将要压制内心的那种冲动是不容易的,就如善于经营的商人对金钱欲望的抵抗其实比常人要薄弱。” “体道者逸而不穷,循天者,与道同游。” “在治理天下这个问题上,李嗣源以得黄老精义。” “只要再处理好朝堂与藩镇的信任问题,保持好子孙的嗣位才德。” “他就能再兴大唐了。” 刘恒望着天幕,目含惋惜。 “但显而易见,他失败了。” …… 【下诏废除地方巧立名目的加收捐税,统一课税征收。】 【为了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下令由中央来征收赋税和徭役,地方官吏只能作为辅助。】 【鼓励生产,若有人家缺少耕牛,下诏由官府拨给耕牛,以供百姓耕种。】 【允许民间自由使用铁器,铸造农具,并命人挑选官府上好的农具模式让百姓们依着样子铸造。】 【开放酒禁,许百姓造酒。】 【凡此种种,就相当于取消了国家对盐铁业和造酒业的专营垄断。】 【这是汉代以来儒学倡导的一种经济模式,相当于放开了民营经济。】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一脸沉思的看着天幕,不停上下打量着。 他大约能明白这套模式是怎么玩。 似乎是从百姓的交易中抽取一点税收,积少成多。 不过…… 想了想大汉目前的状况,刘彻放弃了这个想法。 国情不同,不能硬融。 但开放农具这个可以考虑考虑。 “让桑弘羊再过来一趟。” …… 【在“与民争利”相沿成习的国家惯性中,唐明宗做了一次不俗的努力。】 【而对于敢于直言上书、讨论政事的大臣,他也总是给予鼓励和表彰。】 【他不喜欢听阿谀奉承,常召文武百官“极言时政得失”,要大臣们将国家优劣现状真实反映给他,他接纳臣下忠谏,在位期间从未杀过一个谏官。】 【一个目不识丁的纯异族武夫能做到百分之八十的皇帝都做不到的程度。】 【唐明宗是足以自傲的。】 …… {对于一个连年在沙场征战的人来说,当皇帝没有贪图享乐而是选择造福百姓,也算是顶天立地,对当时的百姓也是一件幸事了。} {目不识丁啊,能做到这样绝对是个人品性、格局以及自身的智慧所致了。} {至少治国能力比李存勖强多了。} {没文化的李嗣源也可以是个好君王。} {李嗣源在军事上和文学上不如李存勖,但是在治理上只掌握一个原则就好了,和李存勖反其道而行之必然没错。} {果然电视剧不能信啊,不良人把李嗣源刻画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心狠手辣、贪恋权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李嗣源是为数不多始终以民为本,把民众放在最要紧的地位,尽心为民众考虑的皇帝。} {作者真能扯淡!真当唐明宗是好人啊?} {继位的当年,命汴州控鹤指挥使张谏等三千人戍卫瓦桥。军士出城复还,焚掠坊市,杀权知州、推官高逖。马步都指挥使李彦饶尽杀张谏及乱兵四百人。然后李嗣源命枢密使孔循知汴州,复诛兵士三千家。} {同年,滑州都指挥使于可洪等纵火作乱,李嗣源下诏斩可洪于市。首谋滑州左崇牙全营族诛,右崇牙将校百人亦族诛,死者当在数千人以上!} {天成二年三月,发魏州牙兵三千五百人,使军校龙晊率领,戍卫芦台军以备契丹,龙晊所部牙兵杀河北道副招讨使乌震,戍卫守芦台的骑兵杀乱兵,得幸免者十无一二。} {四月,李嗣源将芦台乱兵的在营家属和满门一并处斩。邺都驱杀三千五百家凡万余人于石灰窑,永济渠为之变色!} …… 大明。 朱元璋皱着眉头看着天幕。 “这人有病啊?李嗣源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他不也说了吗?” “违反军纪难道不能杀?还得供起来?吃错药了吧!” 马皇后仔细看了看,略带迟疑道: “似乎是说……过于牵连家人了,动不动就族诛什么的。” 朱元璋端起手边的青玉盏冷哼一声: “这些牙兵骄蹇不命不是一天两天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难道不知吗?” “他们家人所享受的财禄难道不是其他百姓们的身家性命吗!” “杀得好!” …… 【虽说唐明宗是明君,但也有不少过失。】 【起初重用枢密使安重诲让他全权掌握政务,等到他闹出乱子闹得影响了自己的地位,又轻率地将他杀了。】 【同时立嗣的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结果,次子李从荣趁他病危之际,发动兵变。】 【虽然这次兵变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也成为了皇室成员争位的肇因。】 【而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兼并两川,成割据状,他征剿无力,一筹莫展。】 【攻打夏州定难军李彝超失利,致使夏州洞悉中原虚弱的本质,开始逐渐做大,最后世袭为西夏国。】 …… 后唐·明宗时期 一身粗布麻衣,头顶挽着一根木簪。 发须皆白的李嗣源扶膝叹气。 平夏州是自己过于急躁了,没有查明地利。 夏州城墙被赫连勃勃修筑的如铁石一般,任凭斫凿,都不能破毁。 城垣地基还极为坚固,根本挖不动。 党项人的四万多骑兵又在四野流动,飘忽而来,飘忽而去,专以劫掠为目的。 而官军的人嚼马喂,全靠关中输运。 但从关中到夏州,山路艰险狭隘,运输一斗米要费钱数贯。 但关中早已困竭,无力供应 药彦稠的五万大军围困夏州三个月,粮草耗费无数。 旷日持久随时都会面临粮草不继的危局。 但李仁福暗中与契丹勾结,如果李仁福与契丹联合一气,就会对西北边境造成无法测度的危害。 河西之地如果落入契丹之手,就会危及关中。 关中落入契丹之手,就会危及中原…… “时不我待啊……” …… 【公元933年,年老的李嗣源突然中风,月余未见群臣。】 【同年十一月,李嗣源病情加剧,次子李从荣入宫探望,问得哭喊声以为李嗣源已经病逝。】 【随即回府率千余牙兵,列阵于天津桥胁迫群臣拥戴自己。】 【此时苏醒的李嗣源命令将军孟汉琼率领禁军讨伐李从荣,李从荣被擒杀。】 【而李嗣源听到儿子被诛杀的消息后,悲骇之中病情加剧。】 【追废李从荣为庶人,并从邺都召回第三子宋王李从厚。】 【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驾崩于大内雍和殿,终年六十七岁。】 …… 大汉。 刘邦看着天幕逐渐进入下一个人像,不由叹息一声: “虽说只是个藩镇国,还是个异族皇帝。” “但纯厚仁慈,宽仁爱人。” “假借唐名,可也保留了几分大唐颜面,如此皇帝也不给些评绩未免有些不体人情了。” 吕雉端坐一旁,淡淡道: “就伱多嘴。” 刘邦挠了挠眉梢,晒然一笑道: “发发牢骚罢了,毕竟是个好皇帝。”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略带几分惋惜: “即位之时已经六旬,但生民实赖以休息。” “天不假年……何其可悲。” “若能多些时日,也许能稳定天下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