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周世宗建立禁军时,军内有两大系统。】 【殿前司与侍卫亲军司。】 【宋太祖即位后,殿前都点检一职已不设。】 【杯酒释兵权后,殿前副点检一职也取消。】 【只剩下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虞侯。】 【而侍卫亲军司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也被撤销。】 【侍卫司被分为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 【禁军三衙体制开始形成。】 【而每有出征,则由总理兵政,掌管全国兵籍、武官选授、军队调发以及兵符颁降的枢密院临战命帅。】 【而所任命的主帅也不从三衙将领中而出。】 【这样一来,握兵之权、调兵之权、统兵之权相分离。】 【三衙鼎立,互相牵制,改变了由禁军将领一人统率各军的体制。】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看了一眼,随即低头继续研究手里的种苗。 一旁的刘启看着跟绿芽大眼瞪小眼的刘恒,探头询问道: “阿父,这把兵权一分为三,各有职守,相互制约,不是挺好吗?以后不会再有藩镇之祸了。” 刘恒敷衍的点点头,继续琢磨着手里这东西应该在哪里种。资料里说红薯这东西耐旱怕涝。 那就应该选择阳光充足、通风、排水良好的…… “阿父!” 思绪被打断,刘恒平静的看向刘启。 “你想抄农书吗。” 刘启一噎,委委屈屈道: “我就想知道,这个适不适合我们用。” 刘恒用手量了一下种苗的高度,嘴里淡淡道: “不适合。” “可以确定,宋朝不会成为继五代以后的第六个由将领发动兵变推翻统治的朝堂。” “但利弊共生的,三衙统制,政出多门。” 刘恒一边拿起笔记录种苗生长数据,一边平淡道: “朕虽不知兵,但也知道各自为政、动辄掣肘、缺乏协调、难以统筹等弊病是兵家大忌。” “李隆基错失潼关不就因此吗。” 说道李隆基那刘启一下子就明悟了! “那这制度是削弱了宋朝军力啊!” “他这军制怎么这么改啊!他还没一统天下呢!” 刘恒放下笔,双手合拢袖,看着刘启问道: “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皇帝与武将之间的猜忌已经不可挽回了。” “你觉得让天下在动荡不安中徘徊和未来兵力可能孱弱,这两个情况哪个会更好点呢?” 刘启闷闷不乐道: “哪个都不好。” 刘恒点点头表示认同。 “确实,但他有的选吗。” “他没有。” “这条路不是最正确的,但是最适合的。” “朕还知道,他剥夺大将兵权、加强禁军、削弱藩镇、加强集权、削弱武将后。” “皇亲贵戚会取而代之、逐渐崛起。” “启儿,当皇帝从来都不容易。” “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选择最正确的路。” 拍了拍已经呆傻的小脑袋,刘恒温和道: “我们只能选当下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否则,秦始皇与隋炀帝,就是前车之鉴。” …… 【公元965年,宋太祖命全国挑选骁勇善战的士兵登记造册送至京城,补充禁军缺额。】 【以选拔的强悍士兵作为兵样,分送各地照样募兵。】 【规定禁军每隔半年、二三年,变动驻地,为更戍法。】 【但将领不随之同行,以“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为更戍法的目的。】 …… 大唐·高宗时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