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治手里拿着《申子》,打量了一下天幕上的所言,想透了赵匡胤的想法。 一旁正在磨墨的徐婕妤好奇道: “陛下在笑什么?” 李治一愣。 “朕笑了吗?” 徐婕妤嘴角两侧浮起酒窝,憨笑道: “陛下笑了!” 李治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笑容绽放道: “朕是在想啊。自古以来选兵选将都要用强人能人。” “而这赵匡胤会不会反其道而行之,选些庸才呢?” 徐婕妤歪着头想了想。 “不能吧,他又不像蠢人。” 拍了拍书卷,李治笑着点头道: “对,你说得对,他又不是蠢人。” 随后继续低头看书不再理会想要说些什么的妃子。 庸才,有时意味着忠心耿耿,容易摆布。 对皇权的威胁最小。 以德才庸碌、憨厚忠直者任之将领。 同时让将帅之位时常空缺不授,或以低职武将代领。 凡此种种,都能避免武将做强做大。 …… 后唐·庄宗时期 李存勖皱着眉头看着天幕。 军队不停更戍,将军手下的士兵时常轮换,。 刚刚混熟又马上改替另一拨人,这样将领就很难专制其兵,形成自己的派系势力。 对于士兵来说也是如此,反正没多久就要调走又何来誓死效忠眼前这位临时上司的决心? 这制度好吗? 太好了! 现在的情况不就是军队名义上是朝廷的,但实际上却是武将、节度使的! 一支又一支各自为政的军队成为某一位大将的私兵、亲兵、家兵。 士兵们才不听命于朝廷、皇帝,只听从他所归属的将军。 这些问题完全解决了这些事情! 甚至解决的堪称完美! 但问题是…… 李存勖眉头越皱越紧。 这样也大大削弱了军队的上下一心。 将帅不了解士兵,士卒也不愿效死。 如此一来,军队的作战能力也必然下降。 这其中的取舍,又该如何呢? …… 大宋·真宗时期 流杯殿内。 一身莲花纹青罗衫的赵恒从蟠龙玉盘内拿起一颗桃子,在褐色褶裙上擦了擦啃了一口。笑道: “太祖皇帝之置将,以互相维制为妙。” “而其中以更戍法更为巧妙!” “一是使士兵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不至骄惰。” “二是使兵将分离,防止两者形成根深蒂固的亲党结社。” “至此,骄兵悍将犯上作乱的条件再也没有了!” “京师之兵,总于三帅!” “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上下相维,不得专制,大宋无兵变也!” 其身边,穿着一身球路纹齐胸罗裙,内搭着檀色素罗襦,外披一件天水碧纱罗披帛的刘娥看着镜中自己。 左右打量了一下,从金匣内拿出一枚银鎏金凤簪戴在头上。 又瞥了一眼身边人,无奈摇头。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