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土地兼并和赋役不均的直接后果,就是从仁宗中期起,铤而走险的农民与士兵“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 …… 大隋。 杨坚看的脑瓜子嗡嗡的。 这些破事是怎么攒在一起的? 看着都心累。 揉着额头,杨坚往回开始盘过程。 国用所以不足,在于官职冗滥、军旅不精。 而究其源头…… 还是因为宋朝在一开始采取的是强干弱枝的政策,把兵权收集于中央,大大削弱了地方兵权,建立起内重外轻的军事制度。 而澶渊之盟后,宋朝又进入长期和平,轮戍制度使得边疆将领没有一支固定的军队,军队没有固定的指挥官。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将领与士兵长期严重脱节,士兵的训练水平又低。 遇到边疆有战事时,匆匆派中央军前往。 结果士兵既不熟悉敌情,也不熟悉地形,也不熟悉将领,战力自然十分低下。 “但这兵为什么越招越多呢?” “招募这么多兵干什么呢?” ……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须,一脸凝重。 “这……诸位可有何见地?” 众臣面面相觑。 这算什么?虚空问政? 我们连实地都没去过你就让我们拿方案? 陛下,你有点过分了! 李世民也觉得这问题有点过分,随即换了个话头。 “诸位觉得该如何变法改革才能成功呢?” 这个还可以说一说。 长孙无忌率先出列道: “陛下,臣认为,既然积弊已深,那应先除弊再兴变。” “改革是推陈出新,首先推陈,尔后出新。” 话音一落,魏征一步踏出大声道: “此言谬矣!” “那文正公就是除弊把自己除没了,别人身上的肉岂是好挖的?” “只有先兴利做出成绩,同时积蓄力量,让后再以堂堂正正之势方可真正除弊!” “魏侍中所言差矣……” “长孙司空言有误……” 李世民坐在上面看得心累。 贞观朝都如此,他那大宋…… …… 【面对父祖辈留给自己的诸多难题,宋神宗没有慌张,他开始思量如何才能摆脱面临的困境。】 【随即下诏广开言路,征求各执政大臣的意见。在财政上量入为出,节省开支,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缓解危机。】 【他自幼好学,即位前爱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兴趣浓厚。】 【富弼、司马光等人的温和主张不能满足神宗迫切拯救大宋的心理,而王安石的见解却深得神宗倾慕。】 【在当时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环境中,王安石的改革主张在士大夫群体中极负声望。】 【司马光说他独负天下盛名三十年,许多人都相信天下治理将依赖于王安石的执政。】 …… 天幕上。 年轻的皇帝看着对面不修边幅的文人,直接开门见山道: “治理国家,以何为先?” 文人双目如炬,一字一顿道: “择术为先!” 皇帝眼前一亮,嘴角带笑。 “效仿唐太宗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