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儿孙们有私心,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 大宋。 赵匡胤是半个字也不信。 那西晋不信邪,大搞分封制,结果“八王之乱”成为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至此分封制成为历朝历代的禁忌。 唐朝中晚期的藩镇割据与分封制类似,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唐朝一开始的设想。 分封制危害,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难道不明白拥兵自重的危害吗? “朱元璋啊朱元璋……” 赵匡胤回顾了一下前面讲的制度,又把眼前所讲的制度统合在一起。 “你这坑挖的,比朕还要大啊。” …… 大明。 朱标趁着自己“新死不久”,在老爹眼里还有几分情面的机会。 直接道: “爹,你不能过于溺爱子嗣了。” 老朱瞥了他一眼。 轻哼一声: “怎么,你也认为咱是对家人溺爱,不惜用最高规格来犒劳大明的宗室?” 朱标默默的盯着他。 朱元璋沉默一下,叹声道: “有这部分原因,但还有一部分原因,那就是元朝的教训。” 朱标微微皱眉。 朱元璋也懒得然儿子琢磨了,想多了伤神。 直抒胸臆道: “元朝一开始入主中原后,并没能形成一套合理的权力交接制度。” “事实上,直到元朝灭亡也没有。” “而元朝宗王的权力都较大,这就导致元朝经常发生宗室争夺皇位的现象。” “相当一部分王爷夺位还成功了,这就造成元朝大统不断转移的现象。” “为了保住皇位,元朝的历代皇帝都在想方设法限制宗王的势力,最终形成了限制宗室的格局。” “元朝末年宗王造反的现象比起中期要大为减少。” “但皇帝要削弱宗王的权力自然要有帮手,而从宗王手中收回的权力也需要有人分担。” “元朝朝臣登场了。” 朱元璋看着天幕,深深的叹口气。 “削弱宗王虽使宗室无法威胁皇权,但也导致主轻臣重。” “权相频出,把持朝政、废立皇帝,比比皆是。” “甚至还有孛罗帖木儿清君侧这样的事件。” “你说说,元朝的所为使皇帝失去了宗室力量的倚仗,一旦天下发生变故,皇帝连个帮手都没有。” “但分封制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将来有藩王反了,至少江山还是朱家的。” “况且……” 朱元璋微微抬头,有几分自傲道: “凭你爹的设计,藩王造反这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 【就这样明朝开启了分封制。】 【朱元璋子嗣众多,儿子们年龄跨度特别大,因而其在位期间先后三次分封诸王。】 【分封到各地的藩王也不是去做闲散王爷去了。】 【而是赋予了他们相当多的特权,涉及各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特权。】 【明朝藩王分亲王和郡王两个级别,亲王一年俸禄一万石,郡王两千石。】 …… 大汉。 “老朱这是饿怕了。” 刘邦躺在墙根,翘着腿。 “别说,朱元璋对他后代确实规划的很详细。” 一旁的小宦官紧张的探头看着那边的未央宫。 “陛下……仆没后代,不懂这些……” 刘邦无言的白了他一眼。 “你还挺爱接话。” “不过这朱元璋脑子是有问题。” 他坐直身体,给小宦官盘算着。 “这还只是俸禄,还不包括平常的一些赏赐和藩王们所拥有的田庄。” “相比之下,正一品官员的月俸是八十多石,而一个正七品县令一年的俸禄才九十石。” “还时刻面临着贪污就被剥皮充草的高压环境。” “啧啧,两相对比之下,就知道明朝的宗王待遇多么优厚了。” 小宦官依然听不懂,但他也不在乎。 只是小声快速道: “陛下!太子与代王从宫里出来了!” 刘邦猛地往墙根一窜,探出半个头悄咪咪看过去。 就见刘盈与小刘恒刚刚同行走出宫门。 “你,去把他俩劫来!” 小宦官:啊? 刘邦反应了一下,改口道: “去把他俩叫来!” 小宦官:……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