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九月初六,郕王朱祁钰正式即位,是为明代宗,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 【意思希望大明从此好景常在,国泰民安。】 【并遥尊兄长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 …… {明代宗的即位其实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虽然在朱祁镇北狩的情况下由身兼监国和皇弟两重身份的郕王朱祁钰即位,可以避免主少国疑的局面发生是一个优解。} {但是却存在两个阻力。} {一方面,作为辈分最高、地位最高的孙太后,亲儿子的地位和大明江山都不可割舍。} {另一方面,朱祁钰本人也不愿意即位为帝,因为相对于摇摇欲坠的大明皇位,自己的性命和身后名更重要。} {这里我相信朱祁钰应该是真心的,因为这种事风险太大。} {真要是上去了,万一瓦剌破城,他加上朱祁镇就是宋朝的徽钦二帝,直接遗臭万年!} {但是经过左顺门一事,群臣殴死王振党羽,朱祁镇同意处斩王振全族,明朝上下都直接站到了朱祁镇的对立面。} {使得孙太后不敢阻挡,朱祁钰也愿意即位。} {而群臣在左顺门殴死王振党羽已经超出了常规清洗的范畴,特别是当众殴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这使得大臣会更加急于拥立监国的朱祁钰为帝,以便脱罪和免于反扑。} …… 大汉·文帝时期 “本来绝无机会当上皇帝的他,就这样在机缘巧合下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皇位。” 刘恒斜倚着软榻。 “这不是一件好事啊。” 刘启则想到了鲁隐公。 虽然登位情形不同,但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 很明显,朱祁钰的皇位就是捡来的。 倘若不发生那场震动天下的“土木之变” 他永远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在这样的前提下,就决定了他是以过渡性人物的身份出现的。 简单讲,法理不清,根基不在。 一切都是权宜之计。 何况朱祁镇还再次复辟了…… 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怎么做到的? “这孙太后到是用心良苦啊。” 一旁的窦漪房则感叹着这位太后的政治经验。 在朱祁镇被俘、局势不明的情况下先立自己的孙子为太子,从而以防万一。 哪怕是这朱祁钰即位为帝,要面对的也是已经被立为太子的侄儿。 最后还是要确定到英宗一脉。 …… 大唐·武宗时期 李炎背负双手望着天幕。 突然道: “朕突然觉得玄宗还可以。” “最起码没沦落到跟徽钦二帝相提并论的程度。” 李德裕捋着胡须的手停顿了一下。 “陛下,玄宗罪不至此啊。” …… 大宋。 赵匡胤已经可以很平静的看待这一切了。 不平静还能如何? 脸都已经丢完了。 他现在就一个想法。 朱祁镇! 你再来个大的! …… 大明。 “已经遗臭万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