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英宗就这么不在乎自己的后世名吗?叫门不说,在明确自己儿子登基的情况下还发动夺门?} {土木堡的名声够大了,不怕再多点。} {夺门是石亨等人发动的,要不是他们撞开南宫,朱祁镇都不知情。} {拉倒吧,所谓南宫门门锁灌铅,显然是后世文人的杜撰。} {如果真的灌铅,那孙太后和大臣们一次次跑来看望英宗,用的难道是降落伞吗?} {金刀案发生时,卫兵又是怎么进去抓人的?} {还朱祁镇对石亨等人的行动不知情,如果没有朱祁镇的事先应允,石亨等人根本不敢行动。他要是反咬一口,把你们交给景泰怎么办?} {还有到了东华门进不去,朱祁镇喊一嗓子就进去了。} {真是神勇英武啊。可惜,这样的段子就跟他在草原的各种收买人心一样不可信!} {很显然,在这场大动作中,孙太后的势力怎么可能不配合?他们一定是要充当内应的。} {宫城卫队很可能已经被他们控制了,不然也不会如此顺利。} {明史你就不用看他怎么说,就看他怎么做。} {整个夺门之变朱祁镇跟人畜无害一样,那朱祁钰的谥号是不是“戾”?是不是朱祁镇定的!} {大家在混历史圈这么久了,戾字什么意思还用解释?} …… 大秦。 “夺门事件能够得手,概率其实非常小。” 嬴政站起身,望着天幕。 背对着几位大臣淡淡道: “首先,要求不到三十岁而且有过儿女的景泰,在儿子死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在后宫嫔妃众多的情况下。” “一个儿子都生不出来。” “其次,得要求还是青年人的景泰,突然就得了重症,卧床不起,无法正常理政。” “再次,得要求朱祁镇及其政变团伙团结一致,没有一个人动摇或者变节。” “最后,得要求掌握布防的官员等人完全不作为,或者被蒙在鼓里,或者无意干涉。” “这些条件必须同时满足,而不是只具备其一。” “这场没有流血的夺门之变。” “是早早就谋划好的算计。” 身后几人对视一眼。 刘邦率先开口道: “看来这景泰帝的病,很有说法啊。” 萧何点点头,接着道: “也许一开始就只是想等景泰帝身亡。” “这样朱祁镇再次复辟的风险可是小了许多。” “但是于谦等人下场了。” 尉缭捋须沉吟片刻。 “所以,一是景泰帝一时半刻死不了。二是于谦等人下场会会确定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冯去疾最后总结。 “朱祁钰一死,朱见深就名正言顺的继位了。” “到时候他就真成太上皇了。” “这个戾字就是他的真实想法。” “他才是皇帝。” “而朱祁钰,叛逆尔。” …… 大汉·武帝时期 卫子夫一边看着手指,一边拉长声调。 “是啊,戾还用解释吗。” 刘彻略有些不自然的偏过头。 那谥号又不是我上的! “哈哈哈哈!” 刘彻扯开话题。 “还收买人心,那也先是在北京城下见识到了明军的厉害,看清了继续对抗的窘迫,才有了与南边和谈的意愿。” “当初逼他叫门不还是刀放脖子上。” “没有于谦那京师保卫战的成功,他还得天天受人欺负。” “如果景泰听那谁的话撤到南京,那他的下场只能和徽钦二帝有一拼了。” …… 【公元1457年正月二十一日,朱祁镇颁布了由徐有贞起草的登基诏书,改本年为天顺元年,并号称要“大赦天下,咸与维新”。】 【徐有贞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武功伯,兼任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赐诰券,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石亨晋封忠国公,年俸一千五百石。】 【曹吉祥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并总督三大营。】 【夺门官舍、旗军三百三十一人。】 【大汉、百户六十九人。】 【保驾官军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守门摆队官军一千三百一十九人。】 【凡是参加夺门的,都官升三级。】 【参与保驾、守门的,都升一级。】 …… 大明。 “呵!哈哈哈!” 朱元璋怒极而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