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命户部输送帑银一百万两到宣府。】 【户部尚书石玠拒绝,只输送了一半。】 【月底,朱厚照离开阳和,前往大同。】 【同时,鞑靼再次南下,劫掠阳和。】 【十月初一,鞑靼进攻大同。与大同总兵官王勋、副总兵官张輗、游击孙镇交战。】 【朱厚照命宣府游击时春、辽东左参将萧滓驰援王勋,游击周政、副总兵朱銮、大同右卫参将麻循、平虏城参将高时尾随鞑靼。】 【宣府总兵朱振、参将左钦前往阳和与诸部会合。】 【初二,鞑靼转向应州。】 【应州之战爆发。】 …… 天幕上。 金色大纛迎风而展。 朱厚照看着面前组成人墙的战阵,一动不动。 红与黑撞击在一起,僵持不下。 蒙古铁骑在人墙外盘旋,大声呼嚎着。 大明战士顶盾支戈,不动如山。 朱厚照看到一张狰狞的胡人面孔。 面无表情的摸向腰间长弓。 拉弓,搭箭。 “嘣!” 弦弓劲响! 身边将军大声呼喊着: “陛下亲射!斩首一级!” 声音传叠出去。 军心大振! …… 【十月初三,张輗、孙镇、王勋等与鞑靼在应州城南大战。】 【初四,大雾,鞑靼暂退。】 【初五,王勋等出城与鞑靼交战,萧滓、时春、周政、麻循等率部支援。】 【朱厚照率太监张永、魏彬、张忠、都督江彬等人自阳和来支援,亲自上阵。】 【初六,鞑靼主动进攻,朱厚照指挥诸将抵抗,乘舆几陷,自辰时战至酉时,鞑靼退兵。】 【初七,朱厚照与诸将且战且退,至朔州附近,鞑靼撤退,朱厚照转入大同。】 【公元1518年,正德十三年正月,朱厚照自宣府回京。】 【事后清点,此战明军阵亡五十二人,重伤五百六十三人,斩获鞑靼首级十六个,朱厚照亲自射杀一人。】 【由此数年,鞑靼不敢深入犯边。】 …… {这一战不是小王子来犯吗?} {因为蒙古史料行文简略且自相矛盾,明朝史料记载较少且有信息延迟的问题,所以巴图孟克的生卒年月一直存在分歧。} {主流的观点认为他即位应该是在成化十七年年底。} {但因为靠近年底,公历与农历错位,导致部分蒙古史料认为是1482年,明朝史料因为消息闭塞、信息延迟的缘故,出现成化十九年、二十三年等说法。} {但是巴图孟克的死期分歧巨大。} {一说认为他八十岁时去世,但那时候俺答汗都控制住蒙古了,所以这个说法不攻自破。} {另一说就是认为他是四十四岁去世,大概就在1516或者1517年。} {然后因为农历和公历存在日期差或者信息传递延误,也存在正德十一年底1517年年初去世的可能。} {所以,鞑靼接连数年不敢深入犯边的缘故,与此战关系不大,真实的原因应是在此前后数年之中,蒙古陷入了事实上的分裂状态。} {巴尔斯博罗特在位期间受到蒙古诸部的强烈反对,年幼的博迪阿拉克即位后又面临蒙古诸部的事实独立,俺答汗在事实上控制蒙古两翼已经是三十年后的事情了。} {其次,此战的真实战损确实是被低估了,但是跟文官集团的故意打压也没有什么关系。} {明朝计算军功首级和战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口径。} {前者是兵部和都察院的各种核实,大军在外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文官,撰写各种文书,兼顾官场规矩都由其完成。} {但是此次朱厚照出征多以豹房亲信和边镇军将为主,这些人与前者毫无交集,根本没有能力撰写合格的奏捷文书并附上相应物证。} {再加上论功是在应州之战结束,北巡返回宣府后进行的,数月时间足以使首级腐烂到无法辨识的地步,大打折扣也在情理之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