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厚熜的嘴角浮现一丝冷然的笑意。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听起来,这是一套很好的考核制度。 但它的实质是一种变相对科道言路打压。 六科言官拥有负责监督朝政的超然地位,品级虽然不高,却可以封驳诏书,对皇帝的不合理决定行使否决权。 而御史则是皇帝的耳目,代替皇帝对朝廷的行政、司法、人事做全面监察。 考成法相当于借绩效考核之名取消了六科的言官和御史的独立性。 他们的官路前途都被牢牢控制在内阁手里,那也就被控制在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手里。 “你一人能压住天下官员的非议吗?” 朱厚熜觉得他压不住。 这个压不住不是制度的推行与否,而是能否一直保持下去。 他怎么保证自己死后,皇帝能在一众言官群攻中不放弃此制。 “哒。” 朱厚熜缓缓起身。 殿门处的阳光照射下来。 壮阔的身影笼罩身后的皇位。 “此事,唯有朕能掌握!” “考成法,朕定了!” …… 【众所周知。大明帝制习惯于因循守旧,习惯于祖宗成法,对于革故鼎新十分反感。】 【在这种政治氛围中,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阻力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因此,万历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猛烈的反抗。】 【但鉴于新政切中时弊,成效卓著,反对者难以抓住把柄,便从攻击张居正个人品行、离间万历帝与张居正关系下手,以达到迫使张居正下台、中断新政的目的。】 【万历四年(1576)正月,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专擅威福,欺君罔上。】 【张居正大怒而向万历请辞,结果万历将刘台下狱,廷杖一百,远戍。】 【百官议论纷纷,张居正上疏辩解,改为免杖为民。】 【反对之声一时绝迹。】 【但好景不长。】 【万历五年(1577)九月,张居正父亲张文明去世的消息传至京城。】 【对于一般人而言,老父的去世是家庭私事。然而对于张居正这样众目睽睽的元辅大臣而言,如何处理亡父的丧事,则蒙上了一层浓烈的政治色彩。】 【人言可畏,酿成了轰动一时的“夺情”风波。】 【已经平息的反对新政的声浪重新出现。】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