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初七日,后金军破三屯营。明朝丧失了将后金军堵在遵化的机会。】 【遵化失陷,驰报明廷,人心动摇,朝野惊恐。时“畿东州县,风鹤相惊,人无固志”】 …… 大唐。 李世民看着两支军队的行军路线,捋须分析着。 “背捍神京,面拒敌众。” “战略倒是没问题,但太死板了。” 李承乾只能看到袁崇焕的战略目标是将后金挡在京师以外,并部署军队依托城池来防守抵御。 “太死板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一边看着天幕,一边道: “袁崇焕与后金征战多年,深知后金骑兵野战的优势,明军唯有依城作战才能取胜。 “但皇太极又何常不是如此呢?” “两人知己知彼,那胜负手就在出奇上了。” “皇太极竟然敢绕道奇袭,那就不会跟他硬碰硬。” “袁崇焕此时最好的选择是进兵 蓟州。” 李承乾看了看天幕里蓟州的位置。 蓟州,横在遵化与通州之间。 距离北京东郊通州大约一百四十里。 “确实是咽喉之地。” 李世民摇摇头道: “让他进兵这里不是为了打皇太极,而是威慑。” 李承乾一时脑子没转过来。 李世民指着一边的顺义等地道: “皇太极不会在这里跟他浪费时间,他也没时间浪费。” “所以他会选择绕过蓟州。” “而此时袁崇焕就有了两个选择。” “一,援军北京。” “二,驻守蓟州。” “袁崇焕若在蓟州守着,皇太极突过去也拿不下京师,后路又被断了进退两难,那就真的实现了袁围困的战略。” 李承乾大约能猜到袁崇焕的选择。 李世民背负双手,淡淡道: “但不管选哪个。” “袁崇焕的下场都不会好。” “皇太极绕关逼近京师是事实。” “若是私下议和一事在捅出来……” …… 【皇太极命留兵八百守遵化,亲统后金军接着南下,向北京进发,逼近蓟州。】 【十一月初五日,袁崇焕亲自带领九千兵马,督总兵祖大寿、副将何可纲等率领骑兵,亲自疾驰入关,保卫北京。】 【初十日,袁军驰入蓟州。】 【崇祯帝谕袁崇焕调度各镇援兵,相机进止。】 【这时,共有四个镇的明军前来勤王。】 【除袁崇焕驻蓟州外,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三河。】 【袁军在蓟州阻截,崇祯下令“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 【皇太极率后金骑兵避开袁崇焕所在的蓟州,接连攻破三河、香河、顺义等地,于十一月十五日抵达北京东郊四十里的通州。】 【袁崇焕在紧急率领军队往通州进发,力图把皇太极军队拦截在通州。】 【十一月十七日,皇太极的大军抵达北京城郊牧马场。】 【十一月十九日,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日夜兼驰,行一百二十里,由间道急奔,抢在皇太极之前抵达北京外城广渠门外。】 【十一月二十日,八旗军兵临北京城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