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崇祯自尽的所有细节合并自《明史》和《明朝纪事本末》。} {究其根源,大致来自钱士馨在1653年前后所著的《甲申传信录》,很难说有很高的信度。} {虽然崇祯殉国一事的知名度极高,但是除了殉国自尽一事以外,几乎所有的细节都存在争议。} {原因很简单,改朝换代和加上对官员队伍的清洗,缺少足够信度的史料。} {具体有争议的地方有很多。一是崇祯是否留下遗书。虽然明思宗在衣服中留下遗诏,但是实际上主流观点对此事存疑,一般在讨论明代遗诏时也多以天启为止。} {二是明朝京城为何没有组织像样的抵抗。传统史家或者习惯上将大顺自东征开始一路顺风归结为明朝诸镇望风而降,但是近年来有观点认为是因为此时华北地区爆发鼠疫,导致京营减员严重,以至于无力抵抗。} {三是北京城破之前,明顺之间究竟有没有议和,进展到何种程度。因为史料缺失以及当事人的刻意回避,一般都认为双方曾进行过接触,但是因要求差距过大而破裂。} {……那他妈还有什么是真的?} {明亡了是真的。}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蹲在田边,胳膊肘怼了怼旁边挥舞树枝小刘彻。 小刘彻栽楞了两下,用树枝稳住身体。 先是默默翻了个白眼,然后扭头看着刘启,笑道: “阿父,有何事啊?” 刘启一脸惆怅道: “大明就这么亡了?” 小刘彻笑着点头: “是呀,亡了。” 刘启还是很惆怅: “虽然知道他会亡,但也亡的太……” 滑稽了吧? 真就是一点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啊。 一切就跟水到渠成一样。 小刘彻再次甩着手里木枝,吐槽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崇祯做的那些事,谁会给他卖命啊。” 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 天幕上。 崇祯皇帝的评绩也逐渐展露。 【明思宗·朱由检】 【军事成绩:屡战屡败,亡国之君。】 【评价E级·得零分】 【制度建设:明代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 【但当他在治国上逐渐上手的时候,他发现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僚都是一些只懂八股,只会坐而论道之徒,难以在治国上有建树。】 【随即十分痛恨“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进内阁”的选人用人制度。】 【他在官吏晋升的考选法基础上增添了负有连带责任的保举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