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并且,军机处办事效率奇高,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毕,不准积压。】 【廷寄时,将上谕密封后交兵部,由驿站层层传送。情况紧急的,函面标注“马上飞递”,日行三百里。】 【遇到更急的,则夜不停歇,可以日行八百里。】 【为了确保其消息的隐秘,即使亲王、贝勒等皇亲贵胄,未经允许,也不得私自靠近。】 …… 大汉·光武帝时期 “看似是偶然为之,实则步步为营。” 刘秀一眼看透,军机处实为朝廷巩固与皇权独立的重大改革! 刘庄脑子没转那么快,但从头一捋也发现了端倪。 “秦首设丞相一职,丞相为百官之长,掌行政大权。” “汉承秦制,并未改变,三公中仍以司徒为重。” “阿父起用掌管文书的小官尚书,专司章奏和出纳王命,分夺宰相的部分权力。” “尚书令又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三公徒具虚名……此后,三国曹魏以中书令取代尚书之权,南北朝又以侍中参与政事,钳制中书。” “隋朝设立三省分权制,以中书省领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互相牵制,皇权因此有所加强……” “不断演变,至明初朱元璋废除了历代相传的宰相制度,将政务分归六部,而六部听命于皇帝,一切军政大权复归皇帝。” “明中期后,大权又旁落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内阁。” “清承明制,又有不同,其保留诸王合议的特点。以诸王和八旗旗主为议政王,与皇帝共议大政,统摄六部之事。” “这对皇权不利的。因此康熙亲政后,为掌控大权,剥夺辅政大臣之权。可满族功勋集团依然对皇权构成威胁……” “所以……雍正会设立军机处。” 刘秀忍不住鼓掌称赞: “我儿聪慧!” “相权和皇权的斗争,实际上也脱不开所有权力斗争的本质。” 刘秀两手伸平,做一高一低状。 “那就是,压下了这方,被抬高的一方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尾大不掉,到最后又要改革这个部门。” “尽管这些部门不断被赋予新的名称,并不全是宰相,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刘庄明白了,双眼透露出一丝精光。 “这样说来,军机处的设立,核心是皇帝要说一不二!” “所以,所有显赫的军机大臣,无非是皇帝的传声筒,而非可以做出重大决策的宰相!” 刘秀收回双手,揣在袖子里,感叹一声: “是啊……他真的去除宰相了……” “……朱元璋的一切设想,却是在他手里成就了。” “天下事,可真是无奇不有。” …… 大明。 朱元璋脸上的表情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嘴里念叨着: “不是将房子拆掉重建,而是巧妙的新添了柱子。” “将原来旧柱子该承担的分量转移到了新替换的柱子身上。” “承重的力量转换了,但原有的房屋格局未加改变……” “是了……分散。” 朱元璋看着天幕,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自己设想的制度没有完善,大明依然陷入君臣相争。 然后……亡了大明的皇帝在自己的制度上进一步完善。 透过天幕又传达给了自己。 “天意吗?” “果真是……” 天意难违。 …… 【雍正设立军机处,选择了一个最佳时机。】 【此时全国吏治经过大力调整,既稳定又趋向转好,有优质的行政制度改革土壤。】 【军机处不是雍正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不断充实和健全的。】 【它具有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无编制。】 【尽管这个部门规格非常高,在成立之初却并无明确的部门编制,显得“微不足道”、隐蔽性好,不会在成立之初就遭到旧日功勋集团的反对和抵制。】 【第二,临时性。】 【因为军机处是个临时机构,既不在中央机关之列,成员又是特旨指派兼职。】 【这样做的好处是,皇帝可以随时决定人员去留,便利了皇帝对他们的控制和任用。】 【同时,去留人员也不存在荣升或者贬谪,没有心理障碍。】 【第三,保密性。】 【军机处规定,满、汉成员只能查阅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阅者,必得请旨批准方可。】 【军机大臣钤封印信,需要在多方监督下进行。】 【即使如此,雍正仍不放心,每月命兵部将军机大臣所寄的信件数目及收信人名汇报一次,以防有私托等情弊,杜绝了军机大臣作弊的可能性。】 【第四,快速高效。】 【军机处办事,每日一切奏折,都必须当天直接上呈,由皇帝阅批,军机大臣听旨拟定后当即发出,效率极高。】 【军机处的设立,是雍正独创的维护皇权的方式。】 【既保证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被稀释,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仅是集权的需要,也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隐患。】 【雍正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挑破了错综复杂的中枢关系网,手里攥着绳头,编织起一张只属于他的新网。】 …… {能够独特创造军机处这个高效实干的部门,与雍正潜邸时就了解民情和吏治,明晰朝廷弊病分不开。} {雍正曾深有感触的以为:“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 {这种用人之道,直到今天依然是真谛。} {他任用人才,只要有才能,无论什么民族、籍贯,直接提拔,从不设限。} {而对于庸劣之员,只会奔走钻营、招摇生事者,动辄就给以严酷的制裁,从不徇情。} {军机处,对当时分解满族诸王权势和瓦解汉族宰相揽权有立竿见影之功效。} {雍正这个人……他是真把天子这事做的明明白白啊。} {……这话有点意思,天子……皇帝……} {《道德经》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华严经》云:“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