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幕上一张表格平铺张开。 表格竖分三栏。 左侧一栏,为雍正改革之前官员们的收入。 『法定工资+陋规等非法收入』 中间一栏,雍正火耗归公以后,官员的收入。 『法定工资+养廉银』 右侧一栏,道光改革之时官员们的收入。 『法定工资+养廉银+各种新的非法陋规收入』 …… 【按照雍正“高薪养廉”的思路,官员们贪腐都是因为工资太低的缘故,有了养廉银,就应该不再收陋规了。】 【一个巡抚一年一万多两银子的养廉银,怎么着也够花了。】 【但事实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在雍正活着的时候,养廉银确实起到了鼓励清廉风气、降低老百姓负担的效果。】 【但它跟历史上所有的反腐败制度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失效了。】 【在乾隆时期,官场上又立刻发明了新的名目开始收新陋规。】 【乾隆中后期,官场风气已经完全恢复到雍正改革以前的状态,甚至更糟。】 【到了道光年间,情况再次变得不可收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廉银成了一笔经常性收入,跟法定工资没有区别了。】 【官员们在此之外又继续开辟新财源。收受新陋规,而且越收越多,超过了养廉银数倍。】 【大家拿着高额的工资,继续该贪污贪污,该腐败腐败。】 …… 大宋·孝宗时期 赵昚现在有点麻爪。 因为经过他父亲的治理,大宋现在的情况跟清朝没什么区别。 唯一一点的区别就是,大宋官员还稍微要点脸。 但很显然,官僚体系的腐化问题不是依靠高薪就可以解决的,严刑峻法依旧必不可少。 但真要严刑峻法到朱元璋那个地步也不行。 “前有狼后有虎。” 一根筋变成了两头堵。 赵昚思考着大臣里有谁能解决这种问题。 还是得两条腿走路啊。 一边高薪养廉,一边贪污从重治罪。 …… 大明。 “跟他爹一样,天真的要死。” 朱元璋嘴里塞着葡萄,嘟囔着: “这些什么皇子啊,还是得去民间历练历练。” 朱标端着一碗银耳羹,热气随着调羹的上下翻腾,他感受着扑鼻香气,沉吟着: “雍正的火耗归公还有一定合理性,因为之前的法定工资实在太低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没说话。 朱标则看着手里的粥碗,继续道: “但火耗归公之后的养廉银标准已经定得非常高了,清朝地方大吏的收入水平比以高工资著称的宋朝都高。” “不仅足够官员们过上体面舒适的生活,还可以养活一大帮仆从。”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没用,说明所谓高薪养廉不过是一时之策。” 朱元璋小声嘀咕着: “那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马皇后忍不住暗戳戳怼了他一下。 朱元璋再次闭嘴。 朱标则皱眉道: “而看道光的想法……” “他所谓的‘火耗归公’完全就是向腐败屈服。” “想让官员们把贪腐收入拿一部分出来填补亏空,以免国家财政陷入瘫痪而已。” “这完全就是空想空谈。” “没有严法逼迫,此举定然失败。” …… 【对于皇帝想给大家的收入打折这种事情,官员们表示完全不能接受。】 【京官之中,吏部、礼部等一把手上疏表示强烈反对。】 【地方上,三大总督公开反对,其他六大总督也是暗地里反对,无一人上疏支持。】 【清朝一共就只有九大总督,封疆四方,位高权重,改革措施被九大总督一起反对,基本就没法干了。】 【而且,其中实权最大的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都公开反对。】 【直隶总督方受畴、四川总督蒋攸铦这两位更是直接跑到北京来反对。】 …… 大清·乾隆时期 已经集聚与太和殿的一众大臣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毁了! 而这个想法在看到真·鹤发童颜的乾隆时,更加强烈。 尤其是皇帝手里还有天幕给的大杀器。 那是真长生久视啊。 就在群臣惶惶不安之时。 乾隆只是瞥了一眼天幕,随后开口道: “今天把你们叫来是有一件事情商谈。” “关于让英吉利立府与京师之事。” 石破天惊! …… 【面对朝野上下一片反对之声,道光陷入困境,继续推动将会得罪整个官场,而且还推行不下去,这可怎么办?】 【最后,仅仅过了3个月,道光皇帝决定屈服,丢卒保车,下旨说:英和不知地方情形,冒昧进言,扰乱朝政,现罢免其军机大臣职务,同时停止清查陋规。】 …… {皇帝必备技能之甩锅。} {终究不是雍正,没雍正那股子一往无前的气势。} {关于道光的执政水平,晚清作家李伯元在《南亭笔记》有记载。} {委婉暗示了道光虽然人品还行,但能力不行。} {少看那些腐儒写的东西吧,从一上位,道光就实行精兵简政政策,限制衙门里公职人员的数目,裁减冗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