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擦了擦手里的紫纹桃,咬了一口。 “还是那个老问题。” “皇帝在作出一些重大的错误决策后,要么是奸佞之臣作祟,要么是皇帝向上天发出罪己诏。” “但做为最终负责人的皇帝不会对此真正负责。” 刘彻给小刘据也扔了颗桃,笑道: “明朝之前有宰相,有宰相的最大好处就是皇帝可以寻人问责。” “出了事还可以罢免宰相。” “而没有宰相,皇帝就既是责任人又是问责人。 “出了事还指望皇帝罢免惩罚自己吗?” “那可真是想多了。” “而这里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了。” 刘彻透过清朝之变,看到一丝跳出中原藩篱的其他景色。 “过于专制集权的制度对皇帝个人要求过高,使得帝制政治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遇到个人才能很强的一些神君圣君可能会出现一些盛世,但整体上制度具有极大的漏洞才是必然性。” 小刘据有些迷茫了。 他捧着桃子,有点呆愣的看着一脸饶有趣味的阿父。 什么漏洞? 皇帝是漏洞吗? 刘彻吃着桃子,思考着这种前所未有的例子。 这么一种决策机制摊上道光这么一位决策人。 其犯错误的概率是极高的。 因为道光面对的是陌生的敌人,全新的问题。 他根本就无祖制可守可循。 对于一名守成之君来讲,这简直就是塌天大祸。 …… 【七月二十三(8月20日),道光发给琦善两道谕旨。】 【第一道谕旨指示琦善如何“驾驭”“外夷”。】 【一、对于英方的“冤抑”,告以将逐一访查,以折服其心。】 【二、对于割让海岛,告以清朝准许英人通商已属“施恩”,不能再“致坏成规”。】 【三、对于商欠,告以应由两国商人自行清理。】 【四、对于“货价”,告以鸦片本属“违禁之件”,又已销毁,“不得索价”。】 【而对于中英平等外交、赔偿军费两项,道光未给予指示。】 【第二道谕旨是让琦善向英方宣布的,谓: 大皇帝统驭寰瀛,薄海内外,无不一视同仁,凡外藩之来中国贸易者,稍有冤抑,立即查明惩办。 上年林则徐等查禁烟土,未能仰体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蒙,措置失当。 兹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闻,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 现已派钦差大臣驰至广东,秉公查办,定能代申冤抑。 该统帅懿律等,著即返棹南还,听候办理可也。】 …… 大宋·哲宗时期 “不是……他哪里来的自信啊?” 赵煦实在是憋不住了,指着天幕里的谕旨吐槽着: “你看看他说的这话。” “致受人欺蒙,求昭雪之冤?” “禁烟可是你一手推动的!” “还代申冤抑?这是要找替罪羊啊!” “还著即返棹南还,听候办理可也……” 赵煦觉得最荒唐的就是这句。 换种意思讲就是,北辽突然打到家门口了。 然后自己给北辽的领军大帅下了道命令说:你们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会听才见鬼了! …… 大明·天启时期 “好家伙……更加眼熟了……” 朱由校都不用猜了。 下一步肯定是处理林则徐吗! 这不妥妥替罪羊吗…… “为了解脱朝廷的困境,别说是冤枉,就是牺牲个把大臣,那又算得上什么?”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吧……”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现在是十分纠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