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大明。 朱元璋忽视某一段话,注意力集中在运动战上。 “光运动吗?” 说是运动战,这不就是流窜他省,抢掠粮食、财物的流军作战方式吗? 还不如张献忠呢。 “要是豁出去时间钱粮,重兵防守、查圩清源,然后实行河防之策步步紧逼,你不就废了吗?” 四省之地,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啊。 到时候都不用捆住你们的手脚,没粮的你们自己就得崩盘。 “要是在跟太平军一样来个内讧。” 朱元璋砸吧了两下嘴。 “他娘的清朝到底亡谁手里了?!” “咱都急死了!” …… 【除了捻军,还有清朝的老朋友天地会。】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前后,东南沿海的天地会起义进入高潮。】 【如,黄德美等人领导的福建小刀会起义(1853—1854),曾占领漳州、厦门等地,后退往海上,坚持与清朝对抗。】 【林万清等人领导的福建红钱会起义(1853—1858),有会众数万,曾占领德化等十余县。】 【刘丽川等人领导的上海小刀会起义(1853—1855),有会众数万,曾据上海、嘉定等县城。】 【何六、陈开、李文茂领导的广东天地会起义(1854—1864),有会众十万,号称“红军”,围攻广州达半年之久,后移师广西,占领浔州,改称“秀京”,建“大成国”,年号“洪德”,控制广西四十余州县。】 【朱洪英、胡有禄领导的广西天地会起义(1853—1854),有会众数万,转战湘桂边,建“升平天国”,奉“太平天德”年号。】 【除这几股较大的外,各地小股起义多到难以统计。】 【以广西一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1851至1868年,见于清方官书的有组织名号的天地会“反叛”多达一百七十五支。】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眯着眼看着天幕里的种种起义。 “都看到了。” 群臣点点头。 “天地会,实乃我大清心腹之患。” 群臣心里想着,这话说的,大清心腹之患可多了去了。 这才哪到哪啊。 “皇上圣明!” 乾隆横了他们一眼,沉声道: “他们既然能在这些地方掀起叛乱,就说明他们扎根于此已久。” “让各地深入排查。” “但不要打草惊蛇。” 乾隆心中有一丝别的想法。 …… 【同时,贵州云南各族民众也纷起起义。】 【如杨凤等人领导的斋教(白莲教的一支)起义(1854—1855),有部众两万余人,据桐梓等地,建立“江汉”政权。】 【张秀眉、包大度领导的苗民起义(1855—1872),有部众数万,控制了黔东南地区。】 【号军(白莲教的一支)起义(1855—1868),分红号、白号、黄号等,各拥兵数万,控制了黔北地区。】 【张凌翔等人领导的回民起义(1858—1868),控制了黔西南地区。】 【陶新春等人领导的苗民起义(1860—1867),控制了黔西北地区。】 【整个贵州,除几个中心城市外,都化作一片起义海洋。】 【而云南,有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回民起义(1856—1873),有部众数万,称号“总统兵马大元帅”,开府大理,占据二十余州县。】 【马德新、马如龙领导的滇南回民起义(1856—1862),有部众数万,控制滇南地区,并三度进攻省城昆明。】 【李文学领导的彝民起义(1856—1872),控制了蒙化(今魏山)等十余州县。】 【云南各族人民的起义,持续时间很长,直至咸丰帝死后十二年才被镇压下去。】 【所有这些起义,配合太平天国,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动乱。】 【从《清实录》中来看,关内十八行省,已有十四省战火正炽,相对稍显平静的直隶、陕西、甘肃、山西,也不时爆发一些较小规模的聚众抗官事件。】 【清朝出现了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混战局面。】 …… 大汉。 刘邦皱眉了。 “这不对吧?” 吕雉也皱眉了。 “确实不对啊。” 就天幕上的这云起之势,清朝不应该也没道理能度过去啊? 可它偏偏就度过去了?! 天上那时间点明晃晃的告诉他们。 清朝挺过去了! “嬴政看到会哭的。” 吕雉狠狠剜了他一眼。 一天天没个正形儿。 烦死了! 我感觉自己现在强的可怕! 不会真能连续七天两更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