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余几人一听,连忙追问起来。 汉子脸色发青道: “那天我看见了没多想,后来路过那里看见小棺被一群野狗刨出。” “那里面……是好几具小孩儿尸身!” 众人哗然! “这……这……” “最近疫病流行!这些洋鬼定是杀害小儿取其心眼,准备端午节合药之用!” “否则为什么一棺有数尸?” 众人闻言沉默不语,又齐齐看向教堂。 …… 【1870年四月,天津疫病流行。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收养的婴儿也未能幸免,夭折了三四十人之多。】 【天主堂神父与修女“迷拐孩子挖眼剖心制药”的谣言大范围流传开来。】 【当时的天津时常有拐卖儿童之事发生。建于1869年的天主教仁慈堂为收养孤儿,常向孤儿的掌控者支付一定费用。】 【但当时鲜少有父母或掌控人愿意主动免费将孩子送给慈善机构抚养,更何况是洋人成立的机构,故仁慈堂不得不以支付费用来收养孤儿。】 【有时候,仁慈堂还会收养垂死的儿童,旨在为其做宗教洗礼以拯救灵魂。】 【而这种做法既刺激了不法之徒去迷拐儿童,也给流言的产生提供了捕风捉影的依据。】 …… 大宋·哲宗时期 “育婴都是把人家才养出孩子抱来乳哺。” “他堂内都是长大的男女……” 司马光深知人性之恶。 他们想是育婴耶?还是借此采生折割耶? 赵煦看着脸色变化的老头,心里感慨万分。 育婴一节,乃劝人向善。 但人心隔肚皮…… 真善假善也很难说。 …… 【不久后,有两名人贩子被捕,官府在告示里说他们的行为可能是“受人嘱托”。】 【民间组织“水火会”四处抓捕有嫌疑之人。】 【群众公审之下,一名叫作武兰珍的迷拐犯,供称他作案所用的迷药正是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提供。】 【但根据后来的排查,武兰珍“指勘所历地方房屋与该犯原供不符”,现实中找不到武兰珍口供里的案发地。】 【而在武兰珍招供的当下,“铁证”如山,民情沸腾。】 【乡绅们集会于孔庙,书院也停课声讨。】 【号称有万余人之多的愤怒民众群聚在教堂之外,或与教民口角相争,或向教堂抛掷砖石。】 【仁慈堂的修女本想请民众选派代表,进入堂内调查,以廓清真相,但被法国领事丰大业所阻。】 【丰大业不愿与愤怒的民众直接交涉,6月21日,他前往三口通商衙门与天津府衙,要求地方官崇厚、张光藻调兵弹压民众。】 【在遭受拒绝之后,丰大业在狮子林浮桥上遇到静海知县刘杰,争论过程中,丰开枪恫吓,射死了刘杰的家人刘七。民愤遂被彻底点燃。】 【百姓们先是打死丰大业及其随从,然后又冲入法国教堂,扯碎法国国旗,打死法国神父、修女、洋商、洋职员及其妻儿等共计二十人。】 【其中包括十三名法国人、三名俄国人、两名比利时人、一名意大利人,一名英国人、中国雇员数十人,纵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多座英美教堂。】 【此即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 {当时,江西境内也发生民众与教堂之间的纠纷。} {江西巡抚沈葆桢曾呈递给总理衙门的一份情报,情报里的记载大体解释了底层民众为何对天主教堂怀有如此深重的疑虑和敌意。} {一是天主教育婴堂与本土育婴堂之间存在冲突,他们觉得天主教的育婴堂是要夺本地公建的育婴堂,且教徒来占铺面、田地,又说有兵船来挟制。} {二是教民与非教民之间存在冲突,当时各地官府绅士总是对教民百依百顺。非教民在冲突中居于不利地位。} {三是教堂的行为模式与中国传统慈善组织大不相同,民众无法理解时,会倾向于将其与“采生折割”联系到一起。} {四是太平军在江西的所作所为,让当地百姓心有余悸。天主教拜上帝,太平军也号称“拜上帝教”,民众分辨不了二者的区别,于是产生了一种笼统的认知。} {“长毛都是奉天主教的”,认定传教士会勾引太平军打进来。} …… 大明·成化时期 “唉……” 朱见深看着天幕里陈述的情报,心中一时复杂难言。 “你说这是愚昧吗?” 万贞儿不知道怎么说,只是握住皇帝的手。 朱见深摇头道: “争育婴堂与铺面、田地,这是经济上的冲突。” “百姓并不了解教堂的慈善模式,也不能理解传教士与太平军的区别。这是文化上的冲突。” “条约里规定了传教士的治外法权,会对地方官府造成压力,使其出于保乌纱帽的利益考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治理上出现偏袒教民的倾向。” “这是制度上的冲突。” 他叹着气,捶着腿。 “况且,这些做官的只图一日无事,骗一日俸薪。” “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命。” “绅士也与官差不多,他有家当的也会搬去。受罪的都是百姓,与他何干?” “民不信官,也不要他管。” “自顾自的,最后惹出事端。” “你说,这是愚昧吗?” “非以愚昧二字简单指斥啊。” …… 【事发后,法、英、美、德、俄、比、西七国,联合向清廷发出照会抗议。】 【法国军舰更开往大沽口鸣炮二十七响示威。】 【当时清廷对如何处理此案,有两个论调。】 【以慈禧太后、同治皇帝、醇亲王奕譞、内阁中书李如松、监察御史长润、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首的论理者。】 【主张抓住机会将洋人们赶出大清,以雪先皇被英法两军从京城赶跑逃亡热河的耻辱。】 【以恭亲王奕訢奕訢、翰林院掌院学士文祥、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广总督李鸿章为首的论势者。】 【主张顺势而为,现在与法国开战,等同与各国同时为敌。清廷军队的战斗力可以抵御洋人于一地,不能抵御洋人于七省。】 【可以与洋人相持一两年,不能与洋人相持几十年上百年。结果一定是洋人不断武力寻仇,很可能再现咸丰皇帝逃亡热河的耻辱。】 …… 大汉。 “你们怎么看?” 刘邦对底下的二子提问道: “是该顺势,还是该雪耻呢?” 刘盈与小刘恒一同摇了摇头。 刘盈先开口道: “是顺势还是雪耻,主动权从一开始就不在清朝手里。” 小刘恒继续道: “顺势,必要交出百姓,此乃伤民。输。” “雪耻,咸丰之事尚且不远,所谓骑兵如雪入油锅,不当一提。亦输。” “事一开始就是死结。” “就看是饮鸩止渴还是放手一搏罢了。” 刘盈最后道: “不过就看清廷主政者的想法,还是饮鸩止渴吧。” 刘邦笑着捋须,对吕雉道: “你说乃公的种怎么就这么好呢?” 吕雉面无表情,不想理他。 …… 【“论势者奕訢”与“论理者奕譞”的冲突,让时任直隶总督曾国藩在1870年进退失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