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甚好!” 不等旁人出声。 嘉靖已经笑着说道:“朕的皇子,又岂能不识五谷,不知民间疾苦?” 说完之后。 嘉靖的目光扫向在场众人。 他幽幽说道:“朕还记得,数十年前朕刚刚登基的时候,朝廷里总有人说,要让朕体察民情,要知晓百姓之艰。既然如今尔等都在争论国本,那就让朕的儿子们,出府去地方上好好的看一看这天下到底是怎样的。” 殿内一阵沉默。 皇帝也将他们的话给堵上了。 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说什么了。 毕竟。 体察民情这句话,在场有一个算一个,过去都没少对皇帝说。 现在皇帝顺了他们的意。 让皇子们去地方上体察民情。 他们再说反对? 那他们过去说的话就是在欺君! 嘉靖少有的强硬道:“既然诸卿皆不言,想来便是诸卿都认同严绍庭的谏言,既如此……” 皇帝拖长了声音。 随后在众人的等待中,皇帝终于是降下圣裁。 “即刻敕令,裕王出府,体察顺天府昌平民情,任昌平书院山长,昌平书院此后下辖于昌平治安司。” “敕令景王出府,体察德安府安陆县民情,任安陆县教谕。” 皇帝现在只有两个活着的儿子。 所以这敕令,自然也就只能是发往裕王府和景王府。 裕王在京,按照严绍庭的建言,自然是在顺天府历练。 而景王去年就就藩安陆,体察安陆县民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 皇帝的口谕里,却又有一些不同。 景王只是挂了个安陆县教谕的名头,这是负责地方教化的差事。 而裕王则是出任昌平书院山长。 这本是非官非职的位子。 但皇帝又圣口一开,此后昌平书院山长一职,乃是昌平治安司辖下。 这就多了几分不一样的含义了。 谁不知道现在的昌平书院是个什么存在。 有聂豹三位老先生在,又有今科状元郎和榜眼出口必言乃是昌平书院出身。 谁都清楚日后朝堂之上,必然会出现一大批昌平书院出身的官员。 让裕王去做昌平书院的山长。 那几乎就等同于是在说,让裕王当将来的太子,成为大明朝下一任皇帝。 而昌平书院走出去的学生,走进朝堂之中,天然就是裕王的潜邸老人! 然而在这之外。 让在场众人诧异的是。 昌平书院的山长,从此以后辖于昌平治安司。 若是大伙没记错的话。 昌平治安司的司正,就是严绍庭吧。 裕王做昌平书院山长。 严绍庭是昌平治安司司正。 那这么说的话…… 严绍庭竟然就这么成了大明朝未来皇太子的顶头上司? 强如张居正,此刻反应过来后,也是心头一震。 可是皇帝的话,却并没有说完。 “严绍庭建言有功,利国利民。” “敕令,即刻拟旨,严绍庭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升詹事府少詹事,加国子监司业。” 殿内。 众人纷纷诧异抬头,看向正在大肆封赏严绍庭的皇帝。 翰林院的侍读学士! 詹事府的少詹事! 从此以后还多了一个国子监的司业! 皇恩何以如此浩荡于严绍庭? 可是。 皇帝的声音,还在继续。 嘉靖目光玩味的看向严绍庭,轻飘飘开口道:“加赐太子宾客,赏斗牛服一件。” ………… 月票月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