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夺嫡(5)-《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1/3)页

    赵匡胤迁都洛阳还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的最终目的是长安。

    长安位于关中平原,四周有四大关隘——潼关、武关、萧关、大散关。

    四关之内的关中平原号称天府之国,养育了文明古国西周;如果算上东周的话那就存续了800年。

    关中平原还培育了大秦王朝的铮铮铁骨和血性,成就了秦始皇统一华夏,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伟大事业。

    强汉盛唐就是从关中平原走上世界的,西汉时华夏的国土面积2500万平方公里;唐朝是1500万平方公里。

    而北宋名义上是统一了中原,国土面积只有280万平方公里,这让文经武略的赵匡胤十分不满意。

    2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仅是汉朝的十分之一,唐朝的五分之一;倘若北宋能将国度迁至长安,那么关中平原一周边的山峦关隘就能阻击北方草原民族的铁骑弓弩。

    而蜗居在北临黄河,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迟早要灭亡在夷狄鞑靼手中。

    赵匡胤早就有迁都的打算,可是一直觉得时机不大成熟,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4月,赵匡胤在位已经16年;四边无战事;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一片和谐。

    赵匡胤觉得迁都的机会成熟了,便效仿北魏孝文帝之举;率皇太弟赵广义和股肱大臣以去西京洛阳郊祭为名,打算完成第一步的迁都计划,将国都从开封迁至洛阳。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北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这是史上一次颇具智慧的著名事件。

    但一个由鲜卑民族建立的政权,要将国都迁移到汉人集中的洛阳;其中的阻力不用想就知道有多大。

    然而面对重重阻力,孝文帝以进为退收放自如终于如愿以偿;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

    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伊始,就把迁都洛阳的设想提上议事日程;在他看来,洛阳地处天下之中经济基础坚实,交通条件便利,文化积淀深厚,一直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