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汴京(3)-《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1/3)页
刘敏心中想着米芾的怪异故事,继续向前行进,只见大相国寺的佛殿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什物,还有诸寺尼姑手工制作的工艺品。
僧人、和尚做厨师开饭店,尼姑动手做小饰品、衣帽出售,这种现象恐怕只有宋朝才有。
刘敏默默寻思着,便就有点小激动;还在后世时他就思考过北宋朝的国土面积280万平方公里是大汉2500万平方公里的九分之一,大唐1500万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
北宋的人口超过一亿,光汴梁城的人口就有150万之众;这在当时没有那个国家能与其媲美。
北宋的经济总量之繁盛,科技水平之高超;能将大汉、大唐摔下好几条街。
究其原因是服务业的发展,也就是现代人说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促成了万众创业的经商热潮;和尚、道士、尼姑融入其中似乎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汉唐时期的都市实行封闭式市坊制度,市民居住在坊内,商店集中在市内,坊与市四周筑有围墙,交易也有时限。
北宋开国之后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江南等地区的开发;整个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从而为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以至于打破原有的坊市壁垒提供了物质和生产力上的准备。
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坊市制度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华夏传统城市随之进入了开放式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唐朝末年以来的坊墙的毁灭性破坏,商业大潮也冲决了市墙,坊市制度的末日,使商业活动摆脱了时空上的限制。
北宋初年,东京虽然基本上仍保留东市和西市两大商业区;但是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业活动已不限于东、西两市了。
而在高墙市门、鼓钲锁钥变成瓦砾废铁的同时,许多居民将自己的房子改造成商铺做起了生意,一排排临街的酒楼茶肆和经营日用百货的店铺不断地修建起来。
尤其是城内城外都可开设商店,而且相同行业的店铺往往集中在一起,小卖行贩更是十分普遍。
东京汴梁的主要街道是通向各个城门的大街,从宣德门至南薰门,从宣德门外向东至土市子,再折向北经封丘门一直延伸到永泰门,从州桥向东经丽景门至阳门,从州桥向西经宜秋门至顺天门。
这4条街道被称为“御道”,即皇帝出入之路。
北宋开国20年后,也就是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东京的主要街道景阳门大街出现了商业市场“侵街”现象。
不久,连皇帝经常出入的“御道”也出现了商业市场“侵街”现象。
坊市制度开始全面崩溃和瓦解,“大众创业”的经商热潮滚滚而来;东京汴梁商铺云集的繁华商业大街从此应运而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