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追杀(5)-《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武则天在李世民健在的九年时间里一直是个才人没有升迁,因此通过长久观察才把目标锁定在太子李治身上获得成功。

    成功后的武则天大杀李门宗亲,一步一步将有点软弱的李治架空最后取而代之。

    有意思的是宋太宗早就观察到自己的三儿子赵恒生性良善,有点软弱;偏不偏正不正他看准街头卖艺的优伶刘敏。

    宋太宗没有见过刘敏,可是他能想起刘敏的娘刘谟来;那可是一个绝代女子。

    宋太宗做开封尹时去京兆府暗访,在民间的百艺大会上相识刘谟的;不由分说便将刘谟带回晋王府。

    可那时候宋太宗的心思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身上竟然把绝色美人刘谟给淡忘了,刘谟才和自己的侍卫总长刘谟苟且一起。

    事态的发展就是这样的怪异,多年后刘谟的女儿竟然来到东京;竟然把自己的儿子给迷醉了。

    刘敏一旦成为武则天第二,那么赵家的江山恐怕比李家更惨。

    宋太宗咬牙切齿地发着毒誓:不能让刘敏活着,因此才先后派出蓝采和跟王继恩赶往襄王府擒拿刘敏。

    蓝采和、王继恩一前一后赶往襄王府后,宋太宗从观稼殿赶到垂拱殿上朝。

    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共用过九人为相,他们是薛居正、沈伦、卢多逊、赵普、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吕端,其中赵普、李昉、吕蒙正两次任相。

    薛居正与沈伦是太祖朝的旧相,太宗前期忙于巩固帝位留用他们有利于消除舆论的非议。

    不过,太宗一即位还是增补了卢多逊为相,卢多逊协助太宗夺位有功太宗既要酬谢他还要让他在相权中发挥关键作用。

    薛居正在宋太宗篡位五年后死于任上,沈伦、卢多逊任相达六年之久。

    他俩因为与赵廷美关系过于密切,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终于招致太宗的疑忌而罢去相位。

    沈伦、卢多逊罢相后,宋太宗在遴选宰相问题上采取了三项措施加强皇权的地位,防止宰相专权。

    其一,控制宰相任期。卢多逊之后的六位九人次的宰相,一般多在两年左右;最长的是李昉首次入相为四年略多,最短的是吕蒙正第二次入相,仅一年半。

    席不暇暖的频繁易相,其目的正如王夫之所说“摇荡其且前且却之心,志未伸,行未果,谋未定,而位已离矣”,这是太宗维护独裁专制的一着妙子。

    其二,削夺中书事权。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命长子、次子分日赴中书视事;次年又让五子同日赴中书视事,名义上是让诸皇子熟悉政事,实际上是派他们监督宰相。

    宋太宗还削夺了中书差除权知与通判等官的任命权,另设差遣院掌管;又把中书刑房划出成立独立的审刑院。

    其三,机构互相牵制。太宗在中央设三班院、审官院、考课院,置签署提点枢密院诸房公事,使机构重叠,互不隶属,便于皇帝控制。

    取代卢多逊的是开国宰相赵普,赵普在太宗朝再次为相;是因为他一直抓着宋太宗的七寸“烛光斧影”。

    赵普跟宋太宗有旧隙,卢多逊宰相位上也不断地诋毁赵普。

    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美谈,《宋史》本转说他“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第(2/3)页